1935年1月28日。
紅星縱隊野外訓練場。
第一師師長許紹周,第二師師長陳書湘,第三師師長徐懷舟一起在訓練戰士。
李奇峰看著手下的三員紅軍大將,心裏很欣慰。
在現實曆史當中,他們一人在1931年被害,兩位在1934年犧牲。
現在卻是他手下最好的大將,他們將書寫不一樣的波瀾壯闊的人生。
火星縱隊仍然是從先鋒軍第六軍,3.8萬人當中選拔。
除了2000人因為傷病的原因,還有年齡的原因,將會退役,進入生產建設兵團。
剩下的3.6萬人通過二次訓練整編之後,成為這三個師的絕對主力。
“56步槍確實非常好,射速快,精度準,就是拚刺刀的這個三棱刺刀,也比日本三八大蓋強!”
“不過這樣說的話,也比較費子彈啊,所以我覺得訓練當中,一定要把戰士們的射擊精度提起來。
現在我們在瓊海島上,訓練時候補充彈藥很方便,一定不能心疼子彈,否則兩三年後,我們對日戰鬥的時候,很可能因為我們現在的不用心害了戰士們的生命!”
“我們明白,我們計劃所說的苦練100天,等待戰爭的來臨!我們一定把他們訓練成最好的戰士!”
是的,苦練100天之後,先鋒軍就有可能出兵了,1935年5月中旬,目前大致計劃了三個出兵地點。
一個是東三省的,長白山脈,靠近北朝圖門江地區白岩洞。附近的茂山鐵礦還是亞洲最大的鐵礦,儲藏量在15億噸左右,可以在當地建立個兵工廠什麼的。
第二個就是濟省萊蕪地區,鋼城,在沂蒙山中,有煤有鐵,是個打遊擊的好地方!
第三個地點就是呂宋地區北端加延河穀,大約有3萬平方公裏,差不多有瓊海那麼大,如果是整個呂宋島差不多十萬平方公裏,有三個瓊海島大,這個呂宋2018年人口大概在5300萬。
能養活這麼多人,當然是熱帶地區農作物種植的比較容易,基本上是兩熟或者三熟,所以我們華人不理解,為什麼東南亞地區的本地土人都比較懶,或者是不缺吃的,隨隨便便種一點都會長。
這種地方如果讓我們華人來生存和管理,早就成為魚米之鄉了!
目前這三個地方已經在兩年前就派出了武裝工作隊,我們簡稱他武工隊。
武工隊的組成有這麼幾類人?
一熟悉是當地生活的獵人或商人;二是搞偵察情報的人員;三是陸軍特戰隊隊員;四是漢唐會是組織與文化宣傳的隊員;五是經濟,貿易與兵工後勤技術人員。
這三個地方每個地方都是一大隊三中隊隊伍,每支中隊隊伍大約是200人,加起來,每支大隊隊伍就是600人。
目前,他們在預定地的山區裏麵,利用合法的手段,擁有了自己的近15處秘密營地。
而且他們也吸收了當地的一些追求獨立運動的積極分子,所以他們隊伍已經從1800人增長到5400人。
五月份這次行動,從瓊海島總部將會派出近12000多名陸海軍戰士,使北鏡山,沂蒙山,加延河大隊人數都會達到5800人,從大隊變為支隊。
每個支隊會擁有五個大隊,每個大隊各1000人,還有支隊直轄的總部警衛營800人。
他們的發展模式就像我們兔子當年抗日戰爭時候的模式,遊擊戰,運動戰,地道戰,地雷戰,破襲戰,逐漸建立分散的,各個小的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方針,最終實現大片根據地的獨立的,穩定的政權。
這個時候李小妍(李勤峰文書)來到訓練場。
“峰哥,情報部門剛打來電話,說紅纓他們好像是出了點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