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玉啊,你現在從沈家出來了,還帶著老太太,兩個人要過日子。做點小生意賺錢也不容易。
可不能這麼大手大腳的。剛才你不讓我掏錢,我這心裏就過意不去。
小姑啊,這心裏是為了你著想,才多嘴說這麼些。你到時候嫁人了,這姑娘家手裏怎麼也得攢些錢,說話才硬氣,腰杆子才挺得直不是。”沈英蘭語重心長的道。
沈明玉她自然聽得出來,沈英蘭這是為了自己著想,不想她辛苦賺到的錢全花在吃喝上了。
她不讓沈英蘭掏錢,小姑現在心裏覺得過意不去了。
沈明玉決定自己心裏暖洋洋的,握著沈英蘭的手,“小姑,你放心吧,我心裏有數的。
該花的錢要花,該省的錢要省,這一點我還是懂得,您別替我太操心了哈。”
沈英蘭瞥了眼老太太,壓低聲音在沈明玉的耳邊說,“你爸之前就上門來過,沒得逞。這陣子農忙才沒再找上門來,等著過陣子,估摸著你爸又該找上門來了,到時候你可得硬氣一些。”
“這沈家就是一個火坑,你好不容易才從火坑裏跳出來,別被你爸三言兩語說動,又帶著老太太回去了。”
“小姑,你覺得我有這麼傻嗎?明知道沈家是個大火坑,跳出來還又重新跳回去,那不是直接把自己摔了個粉身碎骨。”沈明玉翻了個白眼,她才沒這麼傻呢。
方剛恰好聽到這麼一耳朵,“你不傻,但是架不住老太太會犯糊塗啊。”
沈英蘭臉上那股子恨鐵不成鋼的勁兒,絲毫不加掩飾。
“就怕你奶到時候覺得這個孫女嫁人了,她又不好意思我這姑娘家裏麵住著,一心軟就跟著你爹回去的,這才是最難辦的事。”
“要不我就不嫁人,要嫁人我就帶著奶奶一塊嫁。”沈明玉言簡意賅。
沈老太畢竟是一把歲數的人了,這心裏麵自然想的多,雖然沈老太沒表現在麵上,但是有時候這個會坐在院子裏麵發呆。
老伴去世的早,三個兒子有不得心,有沈明玉要是出嫁了,那是一個依靠都沒了啊。
她對男人沒有什麼期望,男人都是大豬蹄子,靠男人還不能靠自個呢,嫁人這東西隨緣吧。
如果對方覺得她帶著老太太是拖油瓶的話,這種男人品行也不怎麼樣。
中華5000年的傳統美德,“孝”在他身上就一點都體現不出來,他自個兒也是老娘養大的,難不成他媽老了,一樣嫌棄?
“小姑,以後這生意越做越好,我打算帶阿奶去城裏麵住,在城裏麵給阿奶買上一套房子。
這樣我們誰都不用依靠,自己,有了房子,誰也不會多嘴,要是未來有人敢嫌棄阿奶,直接把他亂棍打出去,關門放狗。”
買房這事兒,肯定是確定不疑的,大勢所趨。
以後房地產一定會蒸蒸日上,隻不過現在商品房還沒流行起來,到80年代末的時候,房地產才逐漸的出現。
也不過才兩三百塊錢一個平方,一套房子大幾萬,對比後世的幾百萬,幾千萬來說,是真的便宜多了。
在發展下去,到了07年的時候,中央就會逐漸的出台購房政策,限購之類就會出來了。
到時候想要買房子,就沒有那麼容易的。
首先你得有購房資格之後才能買房。像07年以後的北京,你必須得是當地人,如果是外地人,那你的社保就要繳滿五年,你才有資格在北京買房子。
那時候就算有錢也行不通了,也就相應的出現很多人嫁北京人,就為一個北京戶口。
沈明玉在兩口子麵前說,以後要在城裏麵買房,這句話讓兩口子有些震驚。
去城裏麵定居?那也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畢竟他們現在是在村戶口呀,這個時候農村戶口和城鎮戶口差別不是一星半點,簡直是太大了。
像城裏麵哪個單位工廠要是招人的話,第一就是麵向的是當地的城市戶口居民。
他們都是有優先權的。
至於農民嘛,你要錢沒錢要戶口沒戶口,你就隻能在農村老老實實的刨地。
這個年代,脫離農村戶籍隻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是通過讀書,考到大學之後,你的戶口就會轉到城市,實現‘由農轉非’;第二就是通過結婚,跟城裏麵的人結婚之後,你的農村戶口也會變成城市戶口。
但是通過婚姻這種渠道,不保險,一旦你跟對方離婚了,你的戶口就會轉回鄉下。
為什麼農村人都心心念念的想要轉為城裏戶口?因為城市戶口好處多多啊。
城裏戶口你可以吃上商品糧,你還有優先擇業的機會。
誰不想變成城裏人啊。
這想要變成城裏人,那有多難啊,難於上青天,對於現在的方家來說,他們想都不敢想。
方剛聽了沈明玉這話之後,頻頻點頭,這丫頭是個有抱負的人。
“明玉,你有這想法是好的,但咱們也不一定非得去京都,去大城市,咱在縣城啊,鎮上啊,買房子也是一樣的。”
“到時候啊,我跟你小姑陪著你們一塊搬,你們去哪裏,我們就跟著去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