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就在方才之時,燕誠的第一層本體靈體,竟然被天仙玉女神像前的一道光吸了進去。
直到三炷香燃燒過半,他的靈體才又回到肉身之上。
跪在蒲團之上的七人,唯有燕誠出現了這種神隱現象。
出現神隱這種情形,隻能說明這個人得到了天仙玉女的認可,可謂是天選之人。
普信驚訝的不止是師父選人的目光如此精準,還吃驚的是,燕誠在有附身靈附體的狀況下,竟然還又修出了靈體。
在普信道長看來,這就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真理與悖論的共存。
敬香儀式作罷,接下來便是贈授法袍。
脫俗衣以圓道相,脫罷俗衣,先著履,取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之意。
次係裙,取群於道友,統一清靜之意。
爾後,次著雲袖,身披道服,頭頂簪冠。
最後,眾人手執道簡,一起跪拜神像,自然是三拜九叩之禮。
這道袍加身,燕誠穿著居然感覺分外合體,似乎是為他量身定做的一把,一看乃是新製。
不過其他人的似乎並不這麼得體,絕大部分鬆鬆垮垮,有些偏大,想來應是準備的匆忙了些,沒有趕製出來,穿的以往的舊款。
燕誠不禁聯想這道袍不會是未央道長跟普信道長兩人一針一線縫製出來的吧。
一經想到兩個大男人縫製衣服的畫麵,燕誠終究還是有些不適應。
接下來,便是眾人將自己的名字與生辰八字撰寫在桃木製成的道簡之上,交給了普信道長手中。
“從此刻起,你們便是元君門下弟子,按照生辰分別為你們賜下名誥。”
七人之中,公為冰的歲數竟然是最大的,被賜名號為“普安”。
羅墨墨其次,賜名號為“普寧”。
耿矗名號為“普福”,石砂砂名號“普祿”,端木飛名號“普壽”,三人占了福祿壽三字。
汪渺正單一個齊字,名號“普齊”。
燕誠年紀最小,名號“普玄”,扣意玄之又玄。
隨後,普信引領著普安,普寧,普福,普祿,普壽,普齊與普玄一起叩拜未央師恩。
未央道長隨即將碧霞經相贈,附言:凡誦經者,切須齋戒,沐浴盥漱,嚴整衣冠,沉心定炁,叩齒演音,然後朗誦,慎勿輕褻,交談接語,務在專肅,念念無違,隨願禱祝,自然感應,獲福無量。
未央道長交代過後,便匆匆離去,似乎有很要緊的事情亟需處理。
眾人每人捧了一本碧霞經便退出了大殿,在普信大師兄的帶領下來至一處偏殿。
普信道長介紹道:“諸位師弟師妹們,這裏是你們以後做功課之所,謄寫念誦經文便可在這裏進行。”
果然,燕誠看著整潔幹淨的房間內,陳設著眾多案台,戒尺、宣紙、毛筆、硯台整齊地擺放在台麵之上。
“未央師父不是說誦經前切需齋戒的嗎,那個沐浴盥漱,怎麼辦哪,我們今日進山本來是為了這事,不巧遇到了過山烏,所以並未做成。”
普信溫言道:“啊哈,其實廟裏有一處溫泉,隻不過是一處露天之所,不知你們能否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