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外頭哀鴻遍地,可在鬼夫子的照料下,蕭辰琛的身子還是一天天的好了起來。
偶爾鬼夫子也會跑到外頭去,好生費一方功夫,改一改藥方,也好救一救那些患病了卻隻能等死的窮苦百姓。
可他一個人,能力有限,杯水車薪,再加上本身缺少藥材的情況下,到底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時間一久,眼不見心不煩,也就不去了。倒是難得勤快,跑遍了附近的山,尋摸了好些藥材,加緊炮製好,命人偷偷地送進縣衙裏。
隻是偶爾空下來,老人家也會朝著江州城的方向,唉聲歎氣。
果然如之前所料一般,不過幾日,那江州城裏染病之人十之八九,儼然已經成了一座死城。
柳州城也好不到哪兒,隻是被嚴格監管住了,又及時隔離,總歸還是保下了一些人來。
到這個地步,江南官員卻也不敢再隱瞞消息了。
其中更有不知多少祖籍就在江南的,眼見著是要遭受滅頂之災,當即上了無數封折子向京中請罪,苦苦煎熬著,懇請朝中再撥下錢糧和藥材來救災。
*
此時的京城,倒是一片難得的和樂景象。
廢楚博濤叛逃江南,再無上位可能。三王爺蕭辰琛腿傷未愈,又病重了。五王爺還未曾回京,六王爺素來低調。剩下二、四兩位王爺手段爾爾。
二王爺背後雖然有容妃,以及【太傅府】,背後甚至還牽著【楚相府】,可一來,【太傅府】無嗣,二來楚博濤素來不偏不倚,實則背後並無依仗,即便有,也多是文人學子。楚博濤雖然出生差些,可貴在有個京城首富的母家,手頭寬綽,底下也聚攏了一些人。竟有些勢均力敵的樣子。
兩幫人馬隱隱初具規模,每日爭得的也都是朝中雞毛蒜皮的小事。翻不起什麼大浪來,這也叫朝中難得清淨。
蕭辰恒趕赴江南拿下廢楚博濤的請功折子已經遞到了朝中,昭帝見此龍心大悅,命楚博濤代帝於城外十裏處親迎入京。
昭帝審批後,折子經內閣發回蕭辰恒。
楚博濤是看過那折子,上麵關於對楚博濤的處置語焉不詳,甚至是含糊了事,可見江南傳來的消息果真是不假。
廢楚博濤隻怕是已經……
政事堂中,楚博濤默默低著頭,喝著嘴邊的茶,心中默默感慨這位恒王殿下果真是個心狠手辣的。
皇家是這世上最叫人捉摸不定的世家,他們骨肉相殘可以麵不改色,可一旦顧念起親情來,卻又恨不得將人捧到了天上去。
如今這位帝王,最是念舊情的。雖然廢楚博濤已遭厭棄許久,可到底這麼多年的父子之情做不得假,一旦叫昭帝知曉廢楚博濤故去,甚至是死於他親兄弟之手,隻怕恒王也就離厭棄不遠了。
這回出京,領著兩千禦林軍,自然是風光無限。可廢楚博濤一死,隻怕恒王這次也討不了好,既辦砸了差事,也擔殘害兄長的名聲,也不知這一趟值不值了。
*
瘟疫之說,在京城似乎漸漸地流行起來了。前前後後也有一些大人上折子要求昭帝下撥銀錢和藥材救濟。
可因著江南並無官員上折子,就是此前去江南的欽差楚景曜也無密折上奏,因而大多數人也不過以為這是捕風捉影之事,當不得真。
幾番爭論後,朝中才同意派人前往江南探查。
給蕭辰恒回複的折子發出去兩天後,也終於有了回複,將在後日午時到達京郊。
京中又開始忙著籌備迎恒王入京一事。
這是昭帝給恒王的莫大的臉麵,底下自然會有人辦得妥妥當當。畢竟是掌過小眾禦林軍的王爺,底下想要因此討好的人自然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