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京城三大紈絝(1 / 2)

孫尚有些遲疑,話是這樣說,但自己兒子是什麼貨色,他自己當然知道。

因為獨子溺愛,他遊手好閑,吃喝玩樂,不務正業,是典型一個紈絝子弟。與另兩位稱為京城三大紈絝。

崔元可是崔家核心子弟,六藝精通。誠兒自己要找回這麵子,怎麼看都不可能,別又被人坑了。

“誠兒,你有把握嗎?要是失敗了,你會更沒麵子的。”

孫夫人也不怎麼相信自己的兒子,“誠兒,你還是在家休養吧!剩下的事就讓你父親去辦吧!”

孫誠有些無語,自己的父母為什麼都不相信我呢?但一想,以前的自己本來就是一個紈絝子弟,文不成,武不就的。

說自己能讓文武雙全的崔元丟一個大麵子,估計整個京城都不會相信。

但自己已經不是以前的孫誠了,二千多年優秀的文學作品了然於胸,對付一個小小茂才,那還不是十拿九穩。

孫誠一臉自信,“爹,我有把握,讓我試試吧!”

孫尚遲疑了一下,兒子這麼有自信,要是不讓他試試,豈不是有傷他的自尊。

於是,製止了孫夫人的勸說,緩緩的點了點頭。

歎了口氣,“你長大了,有些事你總要經曆一下,但你不能與他比武。

其他的方法,你盡管放手去做,父親都會給你做主的。”

他又帶著傲氣道:“崔家固然是四大世家,可我是寧國的戶部尚書,後麵還有寧王。

他們想輕鬆拿捏我,他們的手指頭還沒那麼硬!你隻要不將崔元打死打殘就行。”

孫尚心想,這小子想報仇,唯一的辦法應該是下黑手,找個地方敲崔元一個悶棍。

我就裝作不知道,一推二六九。就是被抓住證據,我也就像崔家那樣,賠個禮道個歉,我還多給點錢,隻要不打死打殘,應該都能擺平。

孫誠知道父親是庶族出身,受世家排擠,想當茂才,那是不可能的,那些名額都被世家幾乎占光了。

他隻能由地方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並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也就是通過察舉才當上官的。

好在他當官以後為地方修道路,收流民,鼓勵農桑,關鍵是他促進商業發展。

五年時間就將一個人口不足萬人的下縣,發展成為十萬人口的中縣,賦稅堪比上縣。

這才引起了當時寧穆王的注意,將他調到京城戶部,後來又入了東宮,教導王子,直到王子登基為寧王,他做為潛邸之臣,也升為了戶部尚書。

所以他是寧王的老師,寧王的心腹,他說身後有寧王撐腰,確實所言不虛。

以後幾天,孫誠一邊養傷,一邊在書房中閱讀寧朝的大量書籍,他要讓兩個世界的知識相互融合貫通。

他通過吸收穿孫誠的記憶,大致明白了這個世界。

現在他所在的國家是寧國,在龍騰大陸以南,商貿發達,民眾富足。

但就是因為在南方,因為氣候原因,養不了太多戰馬,所以屢屢為北方的魏國鐵騎所壓製。

好在寧國水軍強大,南方又水網縱橫,讓北方魏國鐵騎施展不開,兩國這才以淮江為界,各自安定下來。

寧國和魏國本同為夏族,隻是秦朝滅亡後,在秦朝故地建立起來的兩個國家。

因為沒有統一,所以兩國君王隻能稱王,而不能稱帝。隻有統一秦朝故地,拿到傳國神器,才能稱帝。

孫誠在閱讀書籍中,也發現了自己吸收了原孫誠意識後,記憶力,思維都大幅提高,已經達到了過目不忘的標準。

最大的一個好處竟然可以一心二用,這不是普通的一心二用,一手畫方,一手畫圓。

這是兩個思維,打個比方,就是讀書時一種思維可以學語文,一種可以學數學,關鍵還互不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