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一位縣令貪汙了賑災糧食,致使百姓許多被餓死,引起了百姓不滿。
在內衛司的挑動下,百姓集體向縣令請求開倉放糧,可遭到了縣令的拒絕,並派衙役驅逐。
百姓不滿,互相糾纏起來,這時,正在指揮衙役彈壓百姓的縣令卻突然中了一箭,當場斃命。
這下,全場都呆住了,殺官等同於造反,造反是要砍頭的,這誰都知道。
在內衛司的蠱惑下,請願的百姓也沒有辦法了,反正裏外裏都是死,那還不如做個飽死鬼。
於是,他們反了,在內衛司的指揮下,打開了糧倉,飽餐一頓後,就開始往下一座城而去,現在要的就是時間。
在缺糧的情況下,造反開始蔓延,十幾天後,四座縣城被攻破,而且還有蔓延的趨勢,這讓魏國朝野震動。
本來這周邊魏國還有一支部隊部署在這裏,但為了震懾寧國,把他們調到了綿清戰線,這才讓叛亂開始時沒有迅速鎮壓。
現在叛亂部隊已經占領了四個縣,波及百姓幾十萬,而且還在不斷蔓延。
魏國宮中,魏王陰沉著臉,“西部叛亂,眾愛卿如何應付?”
中書令毛修上前道:“西部叛亂,已蔓延到四個縣,波及人口幾十萬。
依靠當地剿滅是不可能了,這種亂民叛亂,必須要盡快剿滅,不然蔓延開來,受的損失還將更大,臣認為還是要調重兵盡快剿滅。”
魏王不置可否。
驃騎大將軍蒙毅可是有不同意見,“魏王,調兵可以,但不能從綿清戰線調。
如果從那裏調,寧國就能抽出兵馬進攻南越了,如果寧國成功,就能得到珠江平原,國力大增,我們就壓製不住他們了。”
毛修道:“蒙將軍,綿清戰線本就集中了我國四成兵馬,耗費糧草甚多。
這次為了壓製寧國,讓他們抽不出兵馬進攻南越,又增加了五萬,致使蝗災過後,讓我國的糧草供給更加困難。
如果不從綿清方向調,那隻有從北方邊境調了,北方可是要應對匈奴呀!
而且等北方軍隊集結好再調過去,估計都快到秋天了,可秋天正是匈奴打草穀的時候。
萬一匈奴突破了邊境,難道還把部隊調回去嗎?那不但西部亂民剿滅不了,北方還被匈奴騷擾了一通,那調這些兵還有什麼意義呢?”
尚書令東方克也站出來道:“中書令荀大人所言甚是,救人先救己,要不是調走了西部兵馬,那些亂民早就被剿滅了。”
“亂民隻是疥癩之患,他們隻是缺糧,可以用招撫慢慢解決,寧國才是心腹之患。臣認為,綿清戰線決不能動。”
“招撫?如果才開始,還有可能,可現在亂民們已經通過燒殺得了便宜,再招撫可就難了,必須以重兵剿滅。”
“不行,決不能從綿清戰線調動部隊。”
…………
…………
一陣爭吵後,魏王發話了,“袁愛卿,你怎麼看?”
眾臣看向大司馬袁煥。
袁煥考慮了一下,“我覺得這次叛亂有些蹊蹺,發展的太快了,有可能寧國的內衛司在裏麵動了手腳,已牽製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