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孫尚就要說了,“鎮國公,這些朝廷也知道,戶部也撥下了撫恤銀兩。”
張計道:“可那些錢不夠,這撫恤的數目是開國時定下的,那時一鬥米才四十文。
可現在一鬥米可是要一百文了,直接翻了一倍多,朝廷也知道此事,士兵的軍餉是增加了,可陣亡士兵的撫恤卻未加啊!
雷裕是先王時因功封的侯,他出身貧寒,愛兵如子,所以他都以自己的餉銀接濟那些陣亡士兵的家眷。
可是陣亡的士兵越來越多,他的餉銀也不夠了,又變賣家產。
弄的他堂堂一個侯爺,連個仆人都沒有,住在一間小房子裏,夫人都穿著粗布衣裳,親自下廚。可就這樣錢也不夠,這才幹了那事。”
寧王一驚,這個事怎麼沒聽人說過呢?
“安慎思,鎮國公說的是真的嗎?”
“這個……,句句屬實。”
“那他為什麼不上書請求增加撫恤?”
張計歎道:“怎麼沒有上書,可都被內閣以祖製,軍費不足駁回來了。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的,他並不是要貪腐,是為了陣亡將士的家眷。
而且他隻是把那些質量不合格的軍械調給了後方部隊,前方部隊軍械還是保證了的。
這對綿清防線危害不大,所以還請王上許他戴罪立功。”
孫誠聽了雷裕的事後,也為他為感歎,但他用自己的錢撫恤陣亡士兵家眷,這讓寧王的麵子往哪擱?
這個是朝廷的兵,也是寧王的兵,你這樣籠絡軍心,意欲何為?
所以就是沒有貪腐的事,這事傳到寧王耳中,他的後果也不太好。
寧王心中暗自埋怨內閣那幾位,老是抱著死腦筋不放,什麼都祖製,你們給群臣加俸祿為什麼不說祖製?
到了撫恤陣亡士兵的家眷,你們倒是想起祖製來了。
話雖這麼說,但寧王還是不願意放過雷裕,因為雷裕幹的事讓他丟了麵子。
自古以來,軍隊都是吃皇糧的,不給他們吃飽,他們可不願意打仗,皇帝還不差餓兵呢!
結果,撫恤陣亡士兵家眷的錢都不夠,還要主將貼錢,這不是在諷刺自己嗎?
“此人貪腐雖有緣故,但貪腐軍備乃是死罪,雖是侯爵也不例外,你還想讓他戴罪立功?那是不……。”
孫誠聽寧王這麼說,就知道寧王是不想放過雷裕,他準備拉雷裕一把。
“王兄。”孫誠打斷了寧王。
“王弟,你有何事?”
“王兄,雷裕是幹錯了事,但情有可原,他這些年,可是救助了不少人,那些將士肯定對他是推崇備至。
如果殺了他,軍心那方麵……。所以,還是三思而後行。”
寧王考慮了一下,也覺得孫誠說的不錯,殺了雷裕會讓邊境軍心動蕩,也會對自己的威信有損。
“王弟,你是什麼意思?”
“雖有死罪,但情有可原,我的意思是按大寧律行事,削去爵位,判斬首之刑,家謄流放。”
張計本以為女婿要保住雷裕,但一聽,這不還是寧王的意思,雷裕殺頭,家眷流放。
他急了,剛要說話,卻被孫尚拉了一把,讓他不要急。
寧王也是一愣,按孫誠前麵說的,似要保下雷裕,但這意思怎麼還是要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