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列訓練還好,這些都是從軍中招的精銳之士,對列陣還是懂的,至少左、右還是分的清。
向左轉,向右轉,向後轉。這個還是很容易,正步走多練練也行。
但到了晚上識字的時候,這就麻煩了。孫誠花大價錢從京中找來的一些私塾老師,讓他們去教士兵識字。
結果是那些士兵教了十多天,考試之後,竟沒有多少人合格。
讀書大家都知道是自小就讀才好,年齡一大記憶力就會下降。
這些士兵知道讀書是好事,這也是侯爺給他們的福利。認識字以後,回到村裏探親,
你隻要說一聲我識字,那娶的老婆就要比別人老婆胸大一點,屁股也大一點,能好生養一點。
但畢竟年紀大了,這些字可是真難學啊!弄的他們是寧可跑個五公裏,也不願上課識字。
孫誠通過考察,知道了士兵為什麼認字這麼慢。
一是,繁體字形太複雜,小時候還好,記憶力強,年紀一大,這字可不是一般的難學。
二是,教材晦澀難懂,都是聖人微言大義,上麵老師念了一大通,下麵士兵是一臉茫然。
三是,文具方麵,要學識字,你總要有筆墨紙硯,這個可是要花不少錢的。
你不㝍字,就想把這個字記下,是很困難的,讀十遍不如寫一遍這個道理誰都懂。
可筆墨紙硯太貴,要讓這些士兵能快速認字,那可是要花費大筆軍費。
可這是軍隊,又不是私塾,你花大筆的錢教士兵讀書,卻花少量的錢讓士兵訓練,這到哪裏也說不過去,不是等著讓人彈劾嗎?
針對以上三個方麵,孫誠馬上找到了解決辦法,這些辦法都是現成的。
文字複雜,孫誠想到了中國文字的進化史,文字從甲骨文,到金文,到大篆小篆,隸書, 楷書,最後到簡化字,文字是越來越簡單。
那是不是可以把簡化字拿出來,方便那些士兵的學習。
其實學習了簡化字也不妨礙讀懂繁體字,簡化字也是在繁體字的基礎上簡化的,他們之間還是有聯係的。
就是你認不得這個繁體字,但通過上下文,猜也能猜出這個字是什麼。
還有教材晦澀難懂,那就把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拿出來。這個是小孩子啟蒙讀物,識字的最佳教材。
最後就是筆墨紙硯了,這也好辦,識字要毛筆幹什麼,要硯台幹什麼?要墨錠幹什麼?這三樣東西都可以用一樣代替,那就是鉛筆。
這個玩意兒才多少錢?兩塊木頭夾著一根鉛筆芯,鉛筆芯是用石墨加黏土製成的,這玩意兒才多少錢?你就是一天寫一支鉛筆,軍隊也供的起。
還有紙,這也好辦。要什麼宣紙?一律用稻草製的草紙,便宜量大。
至於好不好寫?你管那個幹嘛?你還想當書法家呀?能寫字就行。
反正隻是讓士兵識字就行了,又不是讓他們舉孝廉去當官。
敲定之後,馬上讓孫氏商行製造鉛筆,草紙,印刷教材。
當然,順便還要申請專利,孫誠可不願意讓別人占了便宜。這些要是傳開了,收入也是很可觀的。
幾天後,第一批文具送到了霸上軍營。請來的私塾老師看到教材,頓時懵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