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的君臣驚呆了,這個是和談的條件嗎?這就是戰爭打輸了割地賠款啊!
誰都知道,要想守住綿江,必要先守住綿江、清河流域,所以寧國才耗時十幾年才建成了綿清防線。
如果這塊地方一失去,魏國推進到綿江,隻要在清河修建船隻,再順著清河拉到綿江,那綿江還能守住嗎?
綿江一被突破,那就是滅國啊?這哪是議和條件,這就是投降條約啊!
孫尚站了出來,“顧大人,這些條件我國絕不會答應的。綿清防線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知道。
丟了綿清防線,那我國豈不是成了待宰羔羊了,任你魚肉了。
要是那樣,那也不用談了,開戰就開戰吧!誰不是兩支胳膊兩條腿?誰怕誰!”
眾位大臣也紛紛要求開戰,這不管是世家派還是保王派都是如此。畢竟國家一亡,大家的日子肯定沒有現在過的好。
顧聞早知道這些條件寧國是不會同意的,要是同意了,那肯定是腦子裏進水了。
這些條件隻是糊弄百姓的,表示你們看啊!這種情況下,我們魏國還是愛好和平了,隻要答應了這三個條件,和平就能到來。
這些絕大部分人是不會信的,但有些腦子不好,性格聖母的人還是會信的。他們要是在國內鬧一鬧,多少也能攪亂一下寧國。
孫誠眼中寒光一閃,心想,沒想到他們還算計到我的頭上來了。我要是去了魏國陪罪,還能回來嗎?
寧王臉色鐵青,他開口了,“顧使臣請去使臣住處休息吧!”
顧聞雙手一拱,“寧王,為了百姓,為了你寧國的社禝,還是三思為好。
不必為了一些地,一些錢,某個人,而讓國家社禝處於危難之中,告辭了。”
說完,瞥了一眼孫誠,邁著八字步揚長而去。
寧王也大䄂一揮,“內閣,六部,大都督府去三省殿議事,退朝。”
在三省殿,寧王看著眾臣道:“大家可以說說看,現在該怎麼辦。”
先開口的自然是鎮國公張計,“王上,此次魏國進犯應該是他們知曉了我們的五年計劃,想要以攻代守,打亂我們統一的計劃。
我們不要被魏國的進攻打亂了計劃,他們國內天災頻頻,國力衰微。
這一戰,他們是支持不了多久的,我們隻要依靠經營十幾年的綿清防線死守就行了。”
首輔李階有些憂慮,“話是這麼說,可我們的軍隊還沒有完成換裝。再加上此次魏國出動了二十萬軍隊。
我們未必守的住,依老臣之見,還是以和為好。”
“和,怎麼和?邊境上的事明明是魏國自導自演弄出來的,他就是衝著打仗來的。
你要想和,就要同意那三項條款,那將國將不國。”
崔進道:“條件可以談嘛!談到我們可以接受的程度,雖然我們要吃些虧,但總比仗打輸了強。”
孫誠冷笑,“那崔大人認為談到什麼程度,我們可以接受?”
“綿清那邊可以給他一些不重要的地方,和議費也可以加一點,肥料嗎?賣就賣了,反正也能掙錢。
至於興盛侯陪罪的事,還請興盛侯為了寧國的蒼生百姓,就去一魏國陪罪又有何妨。何況那次比試興盛侯確實做的也不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