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有些奇怪,“你剛才說什麼?陳家不能倒?你難道不知道嗎?陳家可是與你我兩人的嶽丈不對付啊!
兩位國公可是一直都較勁,你怎麼還為陳家說話呢?”
“放陳家一馬,是為了寧國的社稷,也是為了張家好。”
“願聞其詳!”
“大國內部需要平衡,軍隊也要平衡,現在我們寧國隻有二位國公,他們兩位加上王兄,正好構成軍方的三點平衡。
如果安國公沒了,二點就平衡不了,會發生內耗,損害寧國的國力。
雖然我們相信嶽丈是不會有過分的想法,兩位大舅子也不會,但我們都不能保證以後的事,所以要在源頭上掐斷為好。”
寧王沉思良久,他雖恨陳泰差點湮滅他統一的夢想,但也不得不承認孫誠說的有道理。
他緩緩的道:“你說的有理,國家需要平衡,那你說怎麼辦?”
“在新的平衡沒有建立之前,還是需要老的平衡。陳家國公之位是必須除的,犯了錯就得罰。
但陳浩可以保下來,他並未參與天道山之役,而且在楊柳城之戰中立下大功。
他率領部下硬生生堵住了魏軍,讓神機營有時間回城,這可是九死一生的任務。
二千參加的士兵也隻有二百人活了下來,他自己也是昏迷了幾天才醒過來的。
如果殺了他,那未免不妥 ,畢竟沒有他的奮力拚殺,楊柳城也保不下來。
更何況曆代安國公都對國家有功,就一次戰敗,就滿門抄斬,這會讓天下人心寒。
說到底,使過不使功,陳浩要是知道王兄力排眾議,保下了陳氏一門,他更會對王兄忠心耿耿,誓死效力的。”
“那你說怎麼處罰陳家?”
“除爵,這是一定要的,但陳浩可以以軍功免去全家被斬。然後派他去北邊,擔任高水城守將。
現在北部邊軍的主將是阜寧侯雷裕,他也是北部邊軍出身,加上陳浩,還是能保持住兩大邊軍的平衡。”
寧王點點頭,“很好。”
但又有些為難,“可是世家那邊是不會同意的,他們早就想在軍隊上插一腳了。
要是陳家全被滿門抄斬,雷裕又剛上任,這種混亂的情況下,他們最是高興,能渾水摸魚。
如果按你這樣做,北邊邊軍就會平穩過渡,重新恢複平衡,那他們豈不是一點也撈不著,他們是不會同意的。”
孫誠一愣,“說的也是,王兄在文官中可是搶了他們不少位置,他們怎可甘心。”
寧王長歎一聲,“當初立國時,沒有文人相助治國,先祖為了拉攏世家建立寧國,給了世家許多權利。
甚至說出了孤於世家共掌天下的話。到先王時,已是尾大不掉了。
他們若是堅決不赦免陳家,孤也很為難,畢竟現在還沒到和他們撕破臉的時候。”
孫誠沉默片刻,“我倒是有個辦法!”
寧王急切的道:“快快道來。”
“我放出意見,就是堅持要將陳家滿門抄斬。”
寧王一愣,“你剛才不是說要保下陳家嗎?怎麼又改了?”
“我要是堅持要將陳家滿門抄斬,那世家方麵的意見就會截然不同。
按照政敵之間的邏輯,那就是我說對的,他們一定會說錯的,我說錯的,他們一定會說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