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靖召見了蒙毅,將四衛調給袁煥的事情解釋了一下。現在曹家勢力大降,幾乎與四家合力差不多了。
如果再不抓住軍中大佬蒙毅,那曹家就會被四家壓製住。
“蒙愛卿,事情就是這樣的。我們中了寧國的離間之計,不得不調四個衛給袁家他們。”
蒙毅淡淡的道:“未將明白,軍隊是魏國的,給誰統領那是王上說了算,我無所謂。”
曹靖有些奇怪,他和前魏王感覺一樣,蒙毅不像以前那麼有銳氣了,反而變的萬事看淡。
蒙毅又道:“太子,秋季快要到了,今年我們又受了災。匈奴那邊也遭了災,估計這個秋季他們又會來劫掠。
我必須立刻去北邊布置防禦,太子登基大典,未將可能不能參加了。”
曹靖一想到秋季到了,他就頭疼,若是中原風調雨順,草原上必然也是百草豐茂,大家都有的吃,也就和平無事。
但這些年魏國也不知怎麼回事,幾乎年年都有災害,不是雪災,就是旱災,要不就是水災和蝗災,年年不重樣翻著來。
中原鬧災,草原也好不到哪去,白災,黑災,蝗災也是換著花樣的來。
匈奴人是遊牧民族靠天吃飯,這年年受災,日子過的是慘的不能再慘了。為了活命,也隻能來中原搶了。
這樣魏國受災後,不但要賑災,還要調動兵馬防範匈奴,弄得國力日衰,在對寧國方麵,也轉攻為守了。
曹靖心中一歎,“匈奴方麵,就拜托蒙將軍了。”
…………
寧國方麵,得知魏王駕崩,寧王大喜,立即召來了孫誠。
“王弟,魏國正因換儲之事,弄得朝堂動蕩,四大世家與曹家已經對立起來。
現在魏王駕崩,你看我們是不是可以趁此時間發兵北伐?”
“不可,雖然我們挑動了他們國內兩方不和,但他們也知道,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他們應該在魏王駕崩之前達成了一致,不然袁家和那幾位早就動手了,以陷害並謀殺大王子之名,逼曹靖退出太子之位了。”
寧王若有所思,“你說的也有道理。”
“況且,我們的軍隊人數雖然補充齊了,但沒有整訓好,新召的士兵還沒有完成訓練。如果此時北伐傷亡會很大。
還是要按計劃行事。我們才離間了魏國兩方,後麵還要拉攏四大世家,掌控魏國的經濟,隻有這一切弄好之後才能北伐。”
“那還需要多少時間?”
“快了,還需兩年。”
“還有這麼長時間啊!”
孫誠翻翻白眼,“王兄,這可是滅國呀!兩年多能滅掉魏國,這已經夠快的了。”
寧王不好意思的笑笑,“那好,孤就等兩年。”
世家與曹家雖然暫時和好,合力對抗寧國。但無奈國力不濟,軍隊到現在也沒有補充完畢。
而且在上次征戰中,魏國的軍隊除了騎兵與火槍兵能與寧軍抗衡之外,他的冷兵器步兵簡直是不堪一擊。
如果不換裝,這些冷兵器步兵根本不是寧軍對手。
所以魏軍還要拿出大筆銀兩換裝火器,可魏國哪有那麼多錢?
無奈南方軍隻有裁掉一半軍隊,省下軍費才能讓另一半有錢換裝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