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禮部尚書位置懸空,內閣推薦了好幾位,按說都有資格,寧王從中挑一個就行了。
但這些人寧王聽了沒說同意,也沒說不同意,這讓眾臣是百思不得其解。
寧王拿著這幾個人的名字,左看看右看看,還是決定不了。
“來人,宣興盛侯。”
孫誠又被召了進來,埋怨的道:“王兄,又有什麼事?這次炒糧可是讓我很費神啊!起碼也要休息到明年!”
寧王無奈,心想,王弟這人,別人當官,恨不得孤天天找他們辦事,這表示孤信任他們,自己有能力。
而王弟呢!孤找他辦事,他還推三阻四,有時還要埋怨幾句,這讓別人情何以堪!
他又不想當官,家裏又有錢,孤還真拿他沒辦法。以前還有個弱點,就是好色,現在也不知道怎麼,美色也不好了。
想以勢來壓他,他父親嶽父皆是朝廷重臣,就連孤的母後也認他為義子,壓也壓不住啊!
弄得現在讓他辦事,自己作為寧王,還得跟他商量商量。
“好了,隻是讓你推薦個人,浪費不了你多少時間?”
“推薦人?”
“禮部尚書的位置懸空,你看誰合適?”
“內閣不是推薦了幾位,挑一個不就行了?”
“可孤需要一個支持科舉製的人。”
孫誠一驚,好像明白了什麼?沒有當官的人,都希望當官公平,以個人的才學來決定誰能當官。科舉製就是最好的辦法。
但若是已經當上了官,自己有權利舉薦別人當官了,那自己還會同意科舉製嗎?
本來家中有個傻兒子根本不適合當官,但自己是官,就可以舉薦他當官。
要是有了科舉製,那自己的傻兒子能通過考試當上官嗎?我看絕不可能。
就是自己沒有傻兒子,自己的侄子外甥總有吧?為了自己的親戚後代能當官,他們肯定會本能的拒絕科舉製。
想到這裏,再看看這些人名,雖然都是寒門出身,但誰也不敢保證他們會同意科舉製。
這就是屁股跟著腦袋轉,以前沒當官,當然同意科舉製。現在當上了官了,會不會同意科舉製那就不一定。
孫誠歎道:“王兄真是明鑒萬裏,這些人我不敢保證?”
寧王也歎道:“孤也不敢保證,所以才讓你在此之外能不能推薦一個。”
孫誠閉目沉思,思考有誰能有資格當上這個禮部尚書。
科舉製改革方法是他和寧王定的,但要由一個人去實施。
曆史上,做出改革計劃的人不是太危險,而負責實施改革的人才是最危險的,被抄家、殺頭是比比皆是。
如果有人當上了戶部尚書,要推舉科舉製,被那些守舊派集體反對,並對他潑髒水。
雖然有寧王和自己護佑,死是死不了的,但身敗名裂是跑不了的。那誰有膽子敢接這樣的活呢?
突然,他想到了一個人,此人以前就在禮部為官,但早已不在朝堂。但他的名望讓他當上戶部尚書是綽綽有餘的。
當年他就是因為對察舉製不滿,而辭官歸隱的,現在興辦書院桃李滿天下。
而且他德高望重,光明磊落,品德甚佳,就是別人想用髒水潑他也找不到理由。
“王兄,我倒是有個人選。”
“誰?”
“棲霞書院山長,江樓。”
“他?好像也曾與他交談過,他的言語中確實對察舉製有些不滿。”
“據說當年就是因為對察舉製不滿,他才憤然辭官的。”
“那好,孤這就招他進宮談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