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得到消息,知道孫誠願為主帥,不禁大喜,在朝堂上,當即拜孫誠為帥,雷裕為副,率水陸大軍二十二萬北伐。
寧國北伐的消息傳到魏國,讓朝廷上下一片寂靜。
這三年魏國屢屢受天災侵襲,造成糧食不足,各地均有民變發生。這讓魏軍四處救火,讓士兵皆疲憊不堪。
也使魏國國力日漸消耗,三年中,曹靖耗盡了國力,也隻是讓禁軍四衛得到換裝,其餘的部隊還是如以前那樣。
曹靖已經顧不得他們了,隻是將駐地的稅收權給他們,讓他們自行解決糧草,武器的問題,當然人事權也交出去了。
這雖然減輕了朝廷的負擔,但失去了後勤,稅收,軍餉的製約,讓各衛已經漸漸軍閥化了。
自己收錢自己花,自己的下屬自己任命,對中央朝廷的命令,各衛已經是陽奉陰違了。
特別是北方軍四衛,已經公開宣稱在寧魏之戰中保持中立,這意思就是說誰贏他跟誰。
不過,這也怪不了他們,他們在魏國的最北方,天氣更加寒冷,連水都缺,就連小麥也很難存活。
就是讓他們自己收稅,他們也要有稅可收啊!當地的百姓自己都活不下去了,你還收稅,你要是敢收,他們就敢造反。
這個時候,魏國中央不給糧草,寧國給糧草,你讓四衛怎麼辦,他們還要抵抗匈奴呢!不在後麵插一腳,已經對得起魏國了。
朝堂上沉寂了一下,曹靖決定鼓舞士氣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寧國上次北伐被我國打了回去。既然上次可以,那這次也一定行。”
眾臣看了看,麵麵相覷。群臣心想,上次朝廷還能拿出糧草,這次連籌備糧草都很困難。
再說驃騎將軍蒙毅為了糧草之事,已經中立了。這一沒糧草,二沒主帥,這仗怎麼打?
“孤決定,禦駕親征,親自領軍與寧軍決戰。”
中書令毛修道:“啟稟王上,京城太倉隻有五十萬石糧食了,僅能供京中消耗。要是大軍出動,那就要沿途補給。不過……。”
曹靖心中一歎,是啊!糧草不夠啊!沿途城中的糧都被當地駐軍征走了,百姓根本沒有餘糧以供自己征集。
要是強行讓當地駐軍供給,搞不好還沒跟寧軍接上火,就要自己人打起來了。
“那該如何?”
監門衛將軍曹勝道:“未將認為還是讓邊境各衛沿途節節抗擊,以堅城耗費他們的軍力,土氣。
寧軍就是衝到幽燕城下,那也應該是疲憊不堪,筋疲力盡。我們再利用堅城固守,等到他們堅持不住的時候,再與其餘各衛發動決戰。一舉將他們殲滅在幽燕城下。”
曹靖見到如今,也隻有這樣了。於是,下令讓各衛節節抗擊,消耗寧軍。
因為有了袁煥這個內應,曹靖所有的計劃孫誠都了然於胸。
看著這個計劃,孫誠搖搖頭,“打仗,打的就是國力和戰略戰術,以為別人怎麼怎麼,自己怎麼怎麼,這樣就能獲勝,那不是開玩笑嘛!
他以為自己是什麼人?天上的神仙嗎?你叫我怎麼怎麼,我就怎麼怎麼?簡直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