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誠見陳浩還是舉杯不飲,臉也越來越沉,蒙毅可是魏國的大將軍,深得軍心。
而且他精通兵法,是寧、魏兩國中最能打的將軍,無人能敵。
孫誠若不是拿出了跨時代的火槍,他怎可能是蒙毅的對手。
若是陳浩當麵欺辱他,引得他心中不滿,認為寧軍高層有排斥他,打壓他的意思。
造反他應該不會,但他會卸甲歸田,不問世事,那寧國豈不是少了一員大將。
孫誠是絕不能讓此事發生的,他寧可讓陳浩退出第一線,也不會讓蒙毅卸甲歸田。
但這又會讓寧軍將領認為為了一個降將,而將已方大將退出第一線,這又會讓他們不滿。
所以最好的結果就是陳浩飲下這杯酒,握手言和。至少表麵上要給蒙毅代表的山海關守軍一個麵子。
可這陳浩就是為了那些私仇,而將國家利益拋之一旁,這讓孫誠非常不滿,特別是陳浩還曾答應過孫誠,要以同僚待蒙毅的情況下。
廳中眾將軍鴉雀無聲,都看著陳浩,看他到底喝不喝?喝了一切好辦,不喝,有可能就會引起火並。
孫誠怒哼了一聲,手中的酒杯重重的頓在桌麵上,酒液四濺。
這個聲音讓眾將一驚,所有人都知道興盛侯怒了,要知道得罪興盛侯的人可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聲音也讓陳浩驚醒了,他想起了答應過孫誠的話,連忙起身。
“戰場之上,各為其主,沒有私仇。如今歸為一統,私仇恩怨皆以了結,幹!”
陳浩也幹了一杯,亮出杯底。
這一下,眾將才緩和過來。特別是以蒙毅所代表的山海關守軍。
孫誠這才欣慰的點點頭,站起身來,舉起手中酒杯,“來,來,來,大家再同幹一杯,今後大家皆為袍澤了。”
眾將皆舉起酒杯,“幹。”
此事過後,雙方軍隊也和睦了些,山海關守軍也順利接受了改編。
山海關守軍中淘弱留強,騎兵大部留下,少量精英隨孫誠而返,他們是孫誠的軍準備成立的軍校騎兵科的教官。
陳浩的部隊也留下一個軍,重炮也留下了,以加強火力。
蒙毅則還是擔任山海關防線的主帥,這讓蒙毅手下將領都鬆了一口氣,寧國還是信任我們的,並未打壓我們。
孫誠處理好後,率軍返回幽燕城。魏國被滅的消息傳到天安城,寧王得到軍報後,大喜過望,立即命令敲響一百零八響景陽鍾。
城中官員百姓聽到一百零八響景陽鍾,也是愣住了,當年開國時,景陽鍾也隻是響了七十二響。
那今天這一百零八響是什麼意思?難道今天的事,比開國還值得慶祝嗎?
沒有多久,從宮中傳來消息,北伐成功,魏國被滅,夏族一統,一時間,舉城歡騰。
寧國的老對頭魏國終於被滅了,這也讓寧國老百姓大大自豪了一回。
以前都是魏國打我們,咱們割了地還得賠款,現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咱們不要他的地,也不要他的錢,幹脆就把魏國滅了。
群臣也進宮慶賀,慶賀在英明神武的寧王領導下,終於統一了夏族故地。
舉國歡騰了幾天後,就有人拍上了馬屁,紛紛上書請寧王稱帝。有人帶頭,就有人跟上,一時間,請寧王稱帝的奏折如雪片般的飛來。
世家已經沒辦法了,若是北伐失敗,世家還能延續,可北伐就成功了,而且是那樣的快。
滅了魏國,寧王威望大增,世家就不能阻止寧王對世家的弱化政策了,比如那新任禮部尚書江樓提出來的科舉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