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卿和刑部尚書是高興了,可都察院都禦史俞和左右為難了。
孫誠一番話是對自己是有好處的,他也能有機會進入內閣。但他是世家派,是反對科舉製的。
要是反對科舉製,那這個進入內閣的位置就沒有了。那不說大理寺和刑部對自己不滿,就是自己都察院的人都不滿了。
他都可以想象出那些人的心理,俞大人的你不能進入內閣,那不能代表我不能進入內閣啊!
你這話一出,不就把我們進入內閣的機會都封死了嗎?
可要是讚成科舉製,那崔、王兩位閣老會怎麼看自己?所以他也就一言不發,裝傻了。
他不發話,常生是要發話的,他可是都察院的二把手。他與大理寺卿,刑部尚書三人,當時就支持科舉製,將俞和這個都禦史撇到了一邊。
寧皇咳嗽了一聲道:“這個辦法不錯,監察部門確實要加強了,讓他們一人進入內閣也是應該的。
隻要加強了監察部門,讓他獨立運作,必能有效的打擊貪腐。”
孫誠對王波道:“王閣老,反正察舉製選出來的官員貪腐甚多,才能也不足,嚴重的影響到朝廷的效率。
那還不如試試科舉製,隻要經過嚴格的考試,公平的選出官員,加之有效的監察體係,我相信定然比察舉製好。”
禮部尚書江樓馬上附和,“臣附議。”
工部尚書,“臣附議。”
刑部尚書,“臣附議。”
吏部,戶部,兵部都附議。
內閣中三位閣老也附議。
內閣,六部都同意推行科舉製,其他部門就是不同意的,也隻能閉嘴保留意見了。
首輔衛軒道:“科舉製雖然好,但才開始實施,臣以為還需謹慎一些,前二年,還是科舉製,察舉製並行好一點。”
寧皇點點頭,“首輔老臣謀國,就按 首輔這樣辦,明年春年開始第一場科舉,謂之春闈。”
眾臣齊道:“皇上聖明。”
下朝後,京城就傳出了鹿乳奉親,臥冰求鯉的事,以前的人文化少,人雲亦雲,聽說有這等孝行,也不加考慮是不是真的,都稱讚此人有孝心。
如果你敢提出一點異議,定會被世家中人口誅筆伐。
可現在不同了,書籍的大量印刷,加上簡體字的推廣,百姓的文化素質也高了起來。
再說,世家也沒落了,信國公帶頭質疑這兩件事,百姓們也開始有疑惑了。
這兩件事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發生,如果真的發生了,那也是上天出的手。
可關鍵就是這事根本沒人看見,他們自己自話自說,當然百姓們質疑了。
孫誠為了將兩人的名聲徹底弄臭,派人在散布消息,無非是察舉製最多隻能在實行二年。
這兩年之間,如果你不能被人察舉。那隻能參加科舉考試了,從童生考到進士,才能當官。
一些人覺得以自己的學問,根本考不上進士,但又想當官,誇耀鄉裏。
那就隻有一個辦法,察舉,察舉是要有事跡的,既然朝中的兩位重臣,弄了個鹿乳奉親,臥冰求鯉都能當上官。
那我們為什麼不行?就算當不了重臣,就當個七品官也可以呀!
於是,這些天京城中突然出現了許多令人感動的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