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誠的聲音在殿中回蕩,三人心中激蕩。回想夏朝先輩縱橫捭闔,在龍騰大陸各族爭鋒中殺出了一條血路,成為了最強民族。
卻不料被自己人偷了家,致使夏朝滅亡,哪怕過去了千餘年,也讓後人搖頭長歎。
關鍵是偷家的宋朝得國不正,為了防止自己重蹈夏族的覆轍,政策從擴張轉變為保守。
哪怕宋朝已經滅了幾百年,他留下的保守主義還在影響後世各朝的政策。
使得夏族近千年來,生存空間還是如千年前的夏朝一樣大,直到寧國滅了南越,國土這才擴大。
寧皇當然也想恢複夏朝的榮光,甚至還要更進一步,把與夏族糾纏千年的匈奴也給滅了。
但孫誠說了,要滅匈奴這個強悍的對手,要在軍事,政治,文化,甚至還有宗教上都要把匈奴打服。
隻要有一個拖了後腿,匈奴都不可能滅掉,頂多也就是把他們壓製,也許幾百年後他們又會興起,那時他們還會更加強大。所以這次兩位宗師態度的非常重要。
兩位宗師也是不語,腦中兩種思想正在激烈交戰?剛才聽了孫誠的話,喚醒了他們身上夏族人彪悍的血脈。
但又被祖師之法牢牢的壓製住,畢竟祖師之法不可違也是他們從小聽到大的。
寧皇有些急了,朝孫誠連使眼色,讓他再多勸勸,一定要將兩位宗師拿下。
孫誠又道:“三代祖師是祖師,那一代、二代是不是祖師?”
“他們當然是祖師,開山祖師還是我們的老祖。”
“那我記得老祖曾經說過,我夏族人丁興旺,日後土地必是不夠,如我等不配合皇上開疆拓土,以後本族必會內耗。”
容成子與雲海一愣,“老祖何時說過此話?我們怎麼不知道?”
“與老祖同時期有一好友,是當時的夏族的丞相,這個大家知道吧!”
“夏族名相伊隱,與老祖是好友,我等當然知道,這和老祖說的話有什麼關係?”
“名相伊隱也有一位同鄉,雖不出名,但也曾寫過一遍地方誌。
書中曾道,伊隱晚年告老還鄉,在家中與當地士人開文會,曾把老祖話說於眾人聽,這段話被他記錄下來。”
兩位宗師加上寧皇目瞪口呆,他們也不知道這事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你要是說名相伊隱聽老祖說過,並有記錄,這誰都會信。
可用一個小人物來間接證明老祖說過這話,這好像不能服人啊!
“怎麼?你們不相信?我這有書為證。”
“那請信國公拿出來吧!”
孫誠拍拍手。
殿外,幾個太監捧著托盤進入殿中,托盤上都是攤開來的竹簡,竹簡顏色呈黃褐色或暗褐色。
眾人愣住了,容成子道:“這是……。”
“這是竹簡。”
“我當然知道是竹簡,這是哪來的?”
“地方上曾上報,一群盜墓賊盜竊了一個古墓,好在被人舉報,被官府當場抓獲。
但古墓已遭破壞,這才保護性發掘,出土了這些竹簡,因為破壞太嚴重,所以送到了科學院整理。
經過科學院專家的清洗,脫水處理後,這些竹簡才重見天日。
這正是伊隱的那位同鄉之墓,墓中出土了大量書籍,其中有一篇就是那場文會的經過,請各位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