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為什麼不用推恩令?(1 / 2)

諸王雖對薩滿教不滿,但薩滿教可是匈奴信仰。要是不教訓一下寧朝皇帝,那手下的牧民就要鬧起來了。

於是諸王都同意要給寧朝皇帝一點顏色看看。

冒頓見諸王都同意了,馬上下達命令,“在秋高馬肥之季,各王必須在山海關至玉門關一線全線發動攻擊,讓寧朝疲於防守。

至於攻擊重點放在山海關一線,隻要攻破山海關,就能直取幽燕城。

那曾是魏國的都城,周圍百姓眾多,而且富裕。隻要拿下他,以後五年都不愁吃喝了。

右賢王頭曼看著這粗糙的計劃,眉頭緊皺。心想,冒頓他可不是傻子,難道不知山海關是蒙毅親自坐鎮的地方嗎?

想攻下山海關, 不能說是白日做夢,也可以說是異想天開了。

這時候不是應該避實就虛,從小路突入寧朝境內搶劫百姓,這樣既能教訓寧皇,也能獲得一些物資,為什麼非要在山海關和蒙毅硬扛?

諸王也有些疑惑,他們都是打仗打老的,自己有多少斤兩他們自己知道,野戰他們精通,攻城他們可不拿手。

冒頓又道:“左右顯陸王攻擊玉門關一線,左右朔方王攻擊河套一線,由本可汗親領本部與左右賢王攻擊山海關一線。”

這計劃一出,頭曼的眉頭皺的更厲害了,他的部族在河套一線,要說攻擊也應該和左右朔方王攻河套啊!為什麼要自己橫跨一千多裏到山海關作戰?

他馬上提出了異議,“可汗,我部在河套,攻擊河套一線正好,如果去山海關那邊距離太遠,不說後勤補給困難,勞師遠征也會損失戰鬥力。”

“右賢王,在我匈奴中,戰力最強大的就是可汗本部與左右賢王部,我集中最強大的戰力攻擊山海關一線,難道不對嗎?”

左賢王道:“右賢王,薩滿教被寧朝攻擊,元氣大傷。可汗想為教主闊闊出複仇,難道你不願意嗎?”

“我當然願意,但我認為應該……。”

“不要說了,就這麼辦,難道你不想為薩滿教主複仇嗎?還是想違本可汗的命令!

不過我也知道,你們橫跨一千多裏,來到山海關,補給是有些困難。

所以你們就不用帶補給了,由可汗本部負責供給,這總可以了吧?”

頭曼欲言又止,這裏是可汗本部,若與冒頓公然衝突,他要是將自己扣下來,事情可就不好辦了。

“遵可汗令。”

“右賢王,這次戰爭事務繁忙,我一人很難協調,你就留在這裏幫幫我,調兵就讓你的部將去就可以了。”

諸王一驚,這是要軟禁右賢王嗎!

頭曼也沒辦法,現在身邊也隻有一千人,身處可汗本部,想跑都跑不了,也隻能讓部將調兵了。

他心裏也懊悔,以為冒頓身為匈奴可汗,怎麼會在匈奴這麼艱難的時候,不一致對外,還要打壓自己降低匈奴的戰力。

是不是自己過高的估計了冒頓的格局?希望是自己錯估了冒頓,冒頓是真想自己幫他,而不是要軟禁我。

要是寧皇聽到右賢王心中想的話,肯定會對他嗤之以鼻。對於君主來說,臣子有能力威脅到自己的時候,那他就必須壓下去。至於外部威脅,那都是在其次。

俗話說的好,攘外必先安內。

…………

雙方知道薩滿教一滅,必定是要發生戰爭,不然匈奴可汗臉往哪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