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朝當然知道西方三國的計劃,盡管寧哈兩國的經濟總量大於西方三國。
但要是打起來,戰爭也不是一定能勝,畢竟寧朝離西方大陸太遠了。
寧朝眾臣商量過後,決定先下手為強,打亂他們的計劃,先攻擊斯圖亞特國的殖民地北亞美利加。
吸引斯圖亞特的海軍遠征,然後和上次一樣,一舉殲滅。
反正開戰的理由早就找好了,那就是北亞美利加的土著就是夏族人。
斯圖亞特國屠殺夏族人,並實施滅族計劃,其罪當誅。
於是,寧哈兩國經過討論後,率先開始了擴軍,並用新武器換裝軍隊。
寧軍分為五個兵團,每個兵團擴為三個軍,九個師,共四十五個師。
火炮方麵,每個師都新配備了新式重炮,一五五,一零五,七十六火炮,還配備了新發明出來的迫擊炮。
槍械方麵,新發明的水冷重機槍由四人操作。每個營除了三個步兵連,還有一個機槍連,每個連配備八挺水冷重機槍。
還有輕機槍,每個班配備一挺輕機槍,步槍也換裝了新型步槍,他有雙排彈倉,還使用了無煙火藥和尖頭彈。
改進了瞄準裝置並縮短槍管,並同時增加了空倉掛機設計,用來提醒士兵彈倉空了。
最能提高戰鬥力的是通訊,電台可以配備到營,電話線可以直接到排。
這些武器的換裝,讓寧軍的戰鬥力又上了一個台階。
可惜的是孫誠大力推崇坦克造是造出來了,但故障太多,走不了多久就會趴窩,所以還在研製改進中,沒有裝備上。
海軍已經拋棄了木製軍艦,已經全部換裝了鐵甲艦,並且主力艦上用上了孫誠提出的全口徑重炮理論。
以前的艦炮都是從大到小裝在軍艦上,一級火炮,二級火炮,三級火炮。而孫誠的理論是,主力艦根本不用裝二級、三級火炮。
隻要裝備上一級火炮並配上一些小型火炮就可以了。節省的重量,可以加在防護和速度上。
而且這些重型火炮裝在旋轉炮台上,可以擴大射擊麵。
寧朝共建有四個艦隊。第四艦隊放在西方馬耳島,第三艦隊放在印地半島,第二艦隊放在南亞美利加,第一艦隊放在本土。
兩年後,寧軍陸軍換裝完畢,海軍換裝了大部分,但現在已經可以開戰了。
在斯圖亞特王國首都,寧國大使苗為走進外交部,將一份公文交於外交部長格雷。
部長格雷男爵愣了一下,“這是……。”
苗為道:“這是我國的抗議書,抗議貴國對我夏族人進行了進行了全麵屠殺,連小孩老人都不放過,這是反人類罪行。”
格雷是知道本國進行過種族屠殺,但那些種族都是沒有後台的,殺了也就殺了,不會有誰來管。
但夏族可是成立了寧朝,是世界最強種族,誰敢對他們下手?
再說了,就是下手,那也是暗地裏,這種全麵屠殺,最少也得殺個幾千人。
在戰爭沒有發動的前,誰敢向第一強國民眾下手,而且還是全麵屠殺。
他知道大家都在軍備競賽,莫非是寧朝已經準備好了,要提前下手了。所以故意找了一個蹩腳的理由,向我國開戰了?
格雷眉頭一皺,“苗先生,你國是不是有些誤會?我們怎會殘害你國公民?”
“糾正你一點,不是我國公民,這個全天下都不敢,包括你們也是一樣。”
格雷心中有氣,誰說我們不敢,再過個兩年,我看你敢不敢在我麵前這麼囂張。
但這個時候他還要放低姿態,將開戰的時間往後推,寧朝準備好了,他們還沒準備好啊!
“不是你國公民,你向我們抗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