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利科也顧不得什麼宣戰書了,現在要考慮的是自己的處境。
他馬上命令艦隊撤回海上,在海上尋找寧朝第二艦隊,要不把他們找出來。等到寧朝援兵一到,那本土艦隊可就危險了。
孫誠看見敵艦隊撤退後,他進入港中,看著新夏港一片狼藉,港中沉沒的艦隻,艦體已經沉在海中,隻有桅杆還露在海麵上。
他臉帶微笑,“看來,他們的本土艦隊幹的不錯,艦炮打的很準啊!這個場景正好適合於宣傳。
來人,讓準備好的記者上來吧!還有演員,證人,一個都不能少,一定要讓斯圖亞特王國背上這個不宣而戰的罵名。”
“遵命,信國公。”
當天,全世界各地的報刊都發表了號外,除了斯圖亞特王國。
各國的報刊上都注明了,是斯圖亞特王國不宣而戰,寧朝損失慘重。
圖片上的新夏港被炸的滿目瘡痍,建築殘垣斷壁,屍體是遍地都是。
再加上報紙上記者采訪的目擊者,看他們說的話,讓百姓是群情激憤,一致要求朝廷報複。
別的國家也不齒斯圖亞特不宣而戰的行為,而且還攻擊了平民。
第二天,寧皇就宣布,與斯圖亞特國宣戰,同樣的,哈斯堡王國作為寧朝的盟友也向斯圖亞特王國宣戰。
在印地半島的第二兵團,還有本土的第四兵團立刻動員,準備向西方大陸集結。
斯圖亞特王國溫莎宮,內閣大臣都是一片默然,他們都知道事情大條了。
外交部與艦隊配合失誤,讓本國擔上了不宣而戰的罵名。
這也就罷了,反正他們祖上都是都是強盜,名聲從古到今都不怎麼樣。
如果擔上不宣而爭的罵名,能將寧朝第二艦隊殲滅了,那也不算吃虧。
可關鍵是傑利科發來戰報,第二艦隊竟然不在港內,他們不知道去哪了,現在艦隊正在尋找他們決戰。
這下可就吃了個大虧,要是另外兩國拒絕履行盟約,那憑借自己一國對戰另外兩國,被擊敗那是一定的。
維多利亞心中鬱悶,她知道上了寧朝的當,他們應該早就知道本土艦隊要偷襲,卻故意裝作不知道,任他們襲擊新夏港。
不然的話駐寧朝大使克勞德,怎麼會在路上被一個紈絝耽誤了幾十分鍾。本土艦隊衝入新夏港也沒有找到第二艦隊。
海軍大臣丘吉爾打破了沉默,他要開始甩鍋了,“這都怪外交部,為什麼不早一點到寧朝的禮部,結果弄成了現在這樣尷尬的情形。”
外交大臣格雷道:“這能怪我們嗎?寧朝應該早就知道了我們要偷襲,不然克勞德怎麼會在路上遭到阻撓。
就是昨天晚上去,寧朝也不會讓他到達禮部的。
我看這就應該怪情報處,他們怎麼沒有封鎖消息?讓寧朝間諜知道了我們要偷襲。”
情報處處長也要反駁,這事鬧大了,可不能由自己一個人來背。
“我知道我有責任,我承認。但這能全怪我嗎?海軍也有責任,也許是他們在補給時,讓水兵上了岸找女人。
消息也許就是這時候泄露出去的,艦隊有萬把人,上帝也不能保證封鎖消息啊!
還有,艦隊都進港了,難道不能先查一查第二艦隊在不在港內,然後再開戰嗎?”
“你會不會打戰?我們不把炮台先打掉,我們怎麼能進港?
還有,是你們的間諜說第二艦隊在港內的,傑利科才出擊的,這怪不得我們海軍。”
………
…………
一頓吵鬧,三方互相甩鍋,誰也不想擔上這個責任。
維多利亞大喝一聲,“好了,現在什麼時候了?還談什麼責任?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要討論的是現在該怎麼辦?”
三人這才停下了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