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矮子裏挑將軍(1 / 2)

在西方大陸上,雖然蒙毅指揮同盟國軍隊,用塹壕戰擊退了協約三國。

但哈斯堡王國的海岸線被封鎖在中途海內,寧朝的增援根本送不上去。

這樣巨大消耗的戰爭,僅靠哈斯堡王國的國力根本撐不住。

隻要時間一長,在戰前儲備的戰爭資源用完之後,士兵沒了糧食和彈藥物資。

哪怕塹壕建的再怎麼完美,士兵再怎麼英勇善戰,蒙毅再怎麼指揮無誤,哈斯堡王國還是得完,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所以寧軍現在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突破聯合艦隊的封鎖,將增援的部隊送上去。

現在新夏大陸戰爭結束,第一,第二艦隊重創的艦隻還在修理中,

但輕創的艦隻已經修理完畢,趕赴印地半島與第三艦隊會合,準備衝破聯合艦隊的封鎖。

寧皇下令讓信國公孫誠為總司令,統率三軍。

孫誠對內戰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但對外戰,他還是很熱衷的。

他將三大艦隊統一組成公海艦隊,由海軍上將江坪為指揮,開赴大西洋戰場。

寧軍艦隊氣勢洶洶而來,協約三國也是焦急,他們知道聯合艦隊不是公海艦隊的對手。

他們的聯合艦隊是三國拚成的,指揮上多少有些不順,比如語言上你就不好辦,你不能指望所有軍官都懂得三國語言。

這中間肯定要有人翻譯,雖然他們同是西方語係,語法都是一樣的,隻有語音不一樣了,相當於寧朝各地的方言。

如果在翻譯時,理解上發生了錯誤,那戰爭中就會出現麻煩。

所以他們隻能分開指揮,但這會降低聯合艦隊的戰鬥力。

寧朝當初也有這個麻煩,各地方言不一,北方聽不懂南方的,南方聽不懂北方。

特別是南方,有的地方就連村與村的方言都不一樣,大家都是大眼瞪小眼。

隻有讀書人,商人懂得全國通用的雅言,他們可以與別人交流。

可百姓都不能讀書,哪懂得什麼雅言,反正他們這輩子也出不了這個縣。

但寧朝通過義務教育,把雅言推廣到全國,從高層到下層,都會雅言, 這也就解決了交流問題。

特別是海軍,海軍是高技術兵種,你連雅言都不會說,你當什麼海軍!

所以三王都知道,海軍想擊敗寧朝艦隊很困難,而且是不可能的,隻能拖時間,拖到陸上擊敗把哈斯堡王國。

寧朝海軍也是一樣,他們要在陸地上崩潰之前,迅速擊潰協約國艦隊,將增援送上去,

於是,協約國又調集了大批部隊,準備決戰,一定要衝破東西兩道防線,滅了哈斯堡王國。

三國知道,再也不能藏著掖著了,都派出了最精銳的部隊,上次進攻不利的將軍已經被解職,換上了最能打的將軍指揮。

普林堡和瓦盧兩國都選定了將軍負責指揮,但斯圖亞特王國卻找不到能打的將軍。

要說是海軍將領,斯圖亞特王國是一抓一大把,他們是島國,當然要以海軍為主。

所以要當兵,肯定是當海軍,隻有當不了陸軍的,才去當陸軍。

這讓陸軍人才稀少,都是海軍淘汰下來的歪瓜裂棗,當然不怎麼給力。

結果就是陸軍參謀長找過來找過去,竟然找不到一個能打的人,勉強找了幾個,可又被陸軍大臣否決了。

他知道這些人軍事素質實在不怎麼樣,讓這些人掌握一個師還是勉強勝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