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相信,肯定是有高人指點。

可是把他所知,劉勳的部下裏,隻有一個叫劉曄的人,他的能力,周瑾有目共睹。

然而,據周瑜所知,劉曄並不讚同劉勳發兵上繚。

架不住廬江太守這個位置是劉勳,他有建議的權力,可執行的權力是在劉勳的手上。

結果很明顯,劉勳根本不聽他的建議。

如果是以前,劉勳雖然覬覦上繚富饒的糧草,但也隻是一個想著,真正出兵攻打上繚,他必須要考慮很多因素。

如今不一樣,他突然間獲得了三支人馬,實力頓時大增。

在江淮一帶,幾乎可以說是霸主的地位。

與此同時,也帶來了當前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

人馬增加了,那麼吃飯的人也就多了。

糧食方麵,僅僅依靠之前囤的那些糧食,根本是不夠吃。

於是劉勳便重新將注意力放到海昏上繚這個地方。

而劉勳最終同意出兵攻打上繚,中間還有孫策的推波助瀾。

周瑜幾乎可以肯定,隨著劉勳出兵攻打上繚的話,那麼他們拿下皖城便是指日可待事。

卻不曾想,在這個節骨眼上,居然會傳出他與孫策喜歡龍陽之好這樣的謠言出來。

他們兩個是鐵骨錚錚的漢子,哪怕傳出他們是好色之徒,以及喜歡殘殺無辜百姓,他們都還能夠接受。

卻傳出他們是龍陽之癖的關係。

周瑜內心同樣感到很憤怒。

可他的頭腦比孫策要清醒一些,阻止此時怒火中燒的孫策。

“將軍,這個傳言早不傳晚不傳,偏偏在這個時候傳出來,恐怕對方是故意想要激怒我們。”

因為整個軍營的人都在傳他與周瑜之間不正常的關係,孫策肯定很惱火。

可是在憤怒過後,孫策也平靜下來。

周瑜說得沒錯。

突然謠言四起,而且是針對他們來傳,對方的目的就是為激怒他,想讓他犯錯。

江東兵馬已經在石城紮營,下一步必定是攻打皖城。

而且這一個謠言,卻在兩天時間,就傳遍廬江、豫章、丹陽這三個郡,說明對方可是有備而來。

孫策冷靜下來後,沉吟片刻,問道:“公……周中郎,那你覺得,接下來我們要怎麼做?”

本來想像往常那樣喊“公瑾”,可一想到外麵的謠言,孫策改了口。

周瑜也覺得有些尷尬。

明明他們之間不是那種關係,如今他們反而需要避嫌。

“我覺得,現在需要將軍先與外麵的士兵們澄清這一件事,讓大家知道,這是敵人故意散撥出來的謠言,就是試圈擾亂軍心。

先讓軍心穩定下來後,我們再按照之前的計劃,等夜裏醜時起灶,待寅時與卯時之間發起攻擊。

那會正值大家熟睡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殺他們一個片甲不留。”

周瑜目光變得堅定,“不管敵人散播的謠言怎樣都好,隻要拿下皖城,任何的謠言便會不攻自破。”

“對!”

孫策讚同周瑜的說法,“現在傳令下去,讓所有士兵集合,我先與他們解釋這件事。”

……

“軍師,根據江東軍營探子傳回來的消息,此時敵人軍心開始亂了。雖然孫伯符召集所有士兵,解釋了他與周瑜的關係,但是大家此時半信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