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飯吃下來,大家其樂融融。
倒是方長有點注意到,步夫人似乎有些心不在焉。
隻是這個時候,也不好意思過去詢問。
因為回到皖城了,總要與百姓打個照麵。
那些百姓,在知道方長回來後,個個都很非常興奮,仿佛是約好一樣,個個手裏提著豬肉來看他。
現在皖城的豬肉供給,幾乎已經能夠滿足了。
雖然沒有家家戶戶養豬,可是能夠養豬的人都養了。
由於方長一進入皖城,就把養豬的技術教給當地的百姓。
經過幾個月的時間,養的豬已經可以拉出來檢驗了。
這不,望著大家手中的豬肉,方長倒是有些感慨。
當時,他剛來的時候,這裏的百姓,別說豬肉,一天兩餐都未能夠保證。
如今不一樣,個個都已經能夠達一日三餐,並且頓頓吃飯都沒問題了。
對於百姓的擁戴,方長內心是非常感激的。
不過對他們的送的肉方長可是無法接觸,畢竟那麼多肉,他要是全都接了,恐怕他得胖十幾斤都說不準。
跟百姓說了一些話後,方長讓百姓把豬肉都拿回去。
接下來,方長巡視一下在前往徐州時便派人建造的書院,有好幾間已經竣工,已經可以投入使用。
書院現在是有了,那麼便是要找教書的先生。
方長想到水鏡先生跟龐德公這兩個人。
這兩個人,德高望重,要是他們能夠前來皖城教書,恐怕會吸引不少人才過來。
不過想了下方長還是放棄這個念頭。
他當日來皖城的時候,就是冒充這兩個人的門生。
盡管現在大家也不會去理會,他到底是不是水鏡先生跟龐德公的門生,但避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還是讓他們繼續呆在原來的地方。
況且,這兩個人,哪怕他真去邀請,都未必願意出山。
方長在腦海裏過了一遍名單後,在考慮要不要提前把臥龍鳳雛提前請出山。
算一算時間,距離諸葛亮出山的時間還早著。
這個時候的諸葛亮,若是曆史的出生年月沒出錯的話,隻有十八九歲。
而龐統,也隻有二十歲。
要不要提前把他們請出山,方長正在考慮。
隻是,讓他們過來當一名教書先生,是不是大才小用了。
然而,現在也不是去理會這些的時候,諸葛亮的存在,對於整個東漢末年乃至整個三國,都是一個重要人物的存在。
再說,還沒有二十歲的諸葛亮,他也想見一見。
因為書院準備投入使用了,可是教師先生少了點,方長與賈詡商量這事。
最後決定,暫時先由他還有楊弘等人開啟第一部分的教學。
接著又讓賈詡擬了一份招納人才的文書,讓人四處派發。
不單是在皖城這一帶派發,荊州、益州,甚至曹操管轄的地方都派人去發了。
不管有沒有用,先把傳單發了。
要知道,後世很多商場或者新店開張,發傳單這是必少了的環節。
方長的傳單內容並不是要招納什麼謀士,凡是讀過書這類的人,都可以前來應聘。
如果能夠應聘上的話,到時再談工資。
如果應聘不了的話,也會給予一些路費的補貼。
雖然這樣子,肯定會有一些渾水摸魚的人想混進來,但在挑選教書先生這一點上,方長會親自把關。
在這個年代,個個崇尚武力,若是真的被人渾水摸混進來,接著誤人子弟,就會壞了他全盤的計劃。
在回來的第三天,方長開了第一批書院。
一共開三間書院。
建造書院的時候,方長是按照一間書院能夠接收三百名學生的規模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