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長猜得沒錯。
真的是缺人了,就真來人了。
“在下顧雍。”
“在下張紘。”
“在下步騭。”
“見過方太守。”
方長看著眼前的顧雍、張紘、步騭三人,這幾個人在曆史上,盡管不是跟諸葛亮等人那麼赫赫有名。
可是,也是幾個不可忽略的人物。
特別是步騭,按照曆史的發展,他對東吳集團可是一個重要的人物。
方長看了他們三人一眼,雖然知道他們同時過來,肯定是有事,但這種情況下,他不能夠太過於主動。
特別是張紘,曾經是孫策的部下。
而孫策雖然是死在陸遜手中,可是陸遜是他的部下,這筆賬自然會算在他的頭上。
而且張紘與張昭並稱二張,說明孫策在生前對他頗為重用。
他現在過來,不知有什麼目的。
不過張紘倒還好,他非武將,而是文學家,方長倒不怕他突然對自己出手。
至於顧雍,出身江東吳郡四大姓之一,他對東吳集團的作用,可是要比步騭重要。
這幾個人,同一時間過來找他,不知所為何事。
“三位,親自過來,有失遠迎。今天正好外出辦事,委屈各位在這裏相見了。”
顧雍連忙道:“方太守言重了。”
語頓下,三人對視一眼,都沒有開口。
“三位有話直說,你們過來找我,應該有打聽過我的為人。我說話喜歡直來直往,沒必要拐彎抹角。如果我能夠答應事情,我會直接派人去做;如果我不能答應的事情,我也不會對你們為難。”
顧雍想了想說道:“我們之前見到皖城這邊發的一些求賢文書,我們觀察了一下,發現方太守近來確實是為了皖城的百姓做了不少事情,尋思著,能否幫上一些小忙。”
“三位是想成為書院的教師先生?”
“我們確實是有此意。”
顧雍答道,“別的事情,估計我們做不來了。但是若能夠讓百姓讀書識字的話,我們還能夠盡點綿薄之力。”
方長沉吟片刻道:“我記得顧縣令曾師從蔡邕蔡中郎?”
“對。幼時跟過先生學過知識,後來跟著孫策。”
“張校尉的話,可是跟孫策征伐過丹揚。”
張紘連忙道:“是的,之前一直為孫將軍部下。”
“你們算是孫策的舊部了,這突然間投靠的話,難道沒有任何居心?”
張紘連忙道:“方太守,我們沒有任何居心。主要是看到求賢書,同時又了解到方太守為皖城還有江東百姓所做的一切,我們深深感到佩服。因為從來沒有任何一位太守,甚至任何一位統領者,會如此為百姓做這些事情。”
方長摸著下巴想了想道:“可是,讓你們三個當教師先生,這個似乎有些屈才呀。”
“對此並不重要,我們的目的,就是想讓更多的人讀書識字。在我看來,唯有知識才能夠改變現在的亂世局麵。”
方長笑了笑:“張校尉,可是現在的這種亂世,更多還是與讀者的人有關呀。”
“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