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各縣,看到已經投降的縣官並沒有被調整或者清算,隻是被收了軍事管理權,縣域內僅保留小量的治安管理士卒。
但這對於那些還沒投降的本地士族來說,已經值得自己考慮一下,是否直接投誠了,劉表初到荊州,可是殺了一批本地宗族,並定性‘宗賊’。
劉表除了拉攏蒯氏、蔡氏等本土大宗族,荊州大部分本土中小士族都被清理了,但是勢力主要還集中在南郡,其他郡縣的抵製還是非常強烈。
其實,李勇掌控各縣域的真正武裝,已經全部被州牧李勇,授權到了另外一個職司,那就是在各縣新設立的‘城防司’。
每個縣的城防司,設立司掾一名,統領五個曲,即五百人的城防部隊,每曲,設曲軍侯一名。
間接的,其實每個李勇統治的縣域,真正掌握權是在各縣的城防司手中,而城防司的司掾,則大多從李家護衛隊裏麵提拔。
李家護衛隊經過這十幾年的建設,已經培育有大量基礎管理人才,這些人在李家護衛隊訓練了多年,無論是識字、軍略、戰陣、忠心,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而且,聽從郭嘉建議,江夏郡的城防司兵馬全部使用廬江郡過來的兵馬,而李勇的主力大軍,則逐步替換為江夏本地招募的士卒。
江夏郡的收複整體都比較順利,個別縣域有抵抗李勇大軍的,也匆匆時間內,便被攻克了。
而此時的劉表,已經察覺到不妙,便部署:
以蒯越為治中從事,協助自己,穩定南郡;
以蔡瑁為軍師,調兵入南陽,試圖搶在李勇之前,加強南陽的掌控和防禦。
漢初平三年(192年)七月
李勇軍僅用四個月的時間,便收複了江夏全境。
李勇覺得,有必要考慮一下,整個天下的大局,以便合理安排短期及中長期的軍事部署。
近兩年的戰略重心,應是收複荊州全境,鞏固自己對荊州的掌控,收納北方流民,儲備大量糧食,招募更多士兵,以便攻略天下;
未來三五幾年,應往東拓展揚州、往西拿下益州,基本掌控南方全境;
未來八到十年,北上中原,與諸侯角逐,以畢全功。
“既如此,戲誌才再放在廬江,就沒那麼合適了。”
李勇想到這裏,便再次調整:
任命文聘,為廬江郡郡丞,代行太守職權,繼續收納流民,招募士卒,勤加訓練;
任命戲忠,為治中從事,輔助自己治理荊州。
調整完畢,李勇讓戲忠坐鎮江夏,與韓暨一起盡快穩定江夏郡,繼續訓練招募士卒;
李勇則率領大軍,從江夏安陸北上,與南陽大軍彙合,盡快收複南陽。
而此時的南陽
李家控製有:宛縣、棘陽、涅陽、魯陽、西鄂、博望、複陽、平氏、比陽、堵陽、魯陽、葉縣等南陽北域的十五個縣。
而劉表因為先發製人,目前控製有:鄧縣、築陽、蔡陽、童陵、隨縣、襄鄉、湖陽、朝陽、新野、育陽、安眾、穰縣、冠軍等南陽南域的二十二個縣。
李勇率軍北上,一下子就吸引力劉表軍差不多一半的兵力,前往隨縣、童陵等進行防禦,李勇見狀也不著急。
李勇軍能吸引部分兵力,那麼在涅陽、棘陽、平氏一線對峙的黃忠、張飛、李錚等人,就能緩解一定壓力。
可劉表畢竟事先布置,加之兵力集中,占據前期優勢,還是比較明顯。
而李勇軍從廬江出征,剛剛才在江夏耗費了四個月,雖然受降多、戰事少,可遠征兵疲,卻是事實。
於是,李勇的大軍,便在剛入南陽的隨縣城下,紮下大營,與劉表軍形成對峙之勢。
李勇即是休整,其實也是故布疑陣,因為,目前的南陽戰局,共分為三個戰場:
其一,就是李尚、黃忠、張飛、李錚等在涅陽、棘陽、平氏一線與劉表對峙的主戰場;
其二,就是現在李勇親自率領的江夏軍,在隨縣與劉表另外一部大軍形成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