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各戶的情況不同,有的條件差,有的經濟好一些,有的沒勞力,不可能都適合種地,或者種蔬菜水果,
現在隻能根據村民自己的想法去幫助他們,等到某一項產業發展好了,掙錢了,自然會有人主動跟著幹,人都是這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畢竟是少數,前怕狼後怕虎的大有人在。
隻要掙到錢,就有了膽量和動力,到時候你不讓他幹都不行。
當天下午,就有很多村民把自己的想法交到郝春仁手裏,康大勇大致看了一下,村民們主要還是以種植業為主,有想種蔬菜水果的,有想種經濟作物的。
搞養殖的想法也有,還有就是想買貨車跑運輸的。
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缺資金,這個問題鄉長溫暖跟康大永承諾過,應該能解決一部分,
打個比方,比如你買車要用十萬,全靠貸款,那就有些過份了。
村民想致富,自己肯定也要出一部分錢,剩下的缺口能貸款的貸款,能自己解決也可以,不可能把風險都推給銀行和政府。
土地的問題相對好解決,如果在外打工的,或者說不想種地的,自家的土地可以轉包給那些想種地的村民,
不管是經過村委會,還是自己私下商量,問題都不大。
大多數種蔬菜和水果的農戶,主要就是不知道市場行情,害怕自己種了賣不出去,這個問題就需要康大勇出麵來解決,
他先是跑了一趟縣城的蔬菜市場,發現市場規模並不太大,有外地的貨車進貨,但是不多,主要是附近的一些縣市,他們缺少新鮮蔬菜。
康大勇就聯係了市場上的一些搞蔬菜水果批發的老板,和他們坐下來一談,不管是蔬菜和水果,隻要品質沒問題,銷路不愁。
但是有一點誰也無法保證,那就產品的價格,這個是根據市場行情決定的,不到時候誰也預測不了,
說白了做什麼都會有風險,隻能盡量降低風險,無法保證一定會賺錢。
於是,康大勇和郝春仁等村幹部把那些有想法,想致富的召集到一起,給他們開了會,
會上,康大勇著重講了一下風險,他提醒村民,想致富是好事,村上和鄉裏都會大力支持,但是大家一定要想清楚,不能頭腦一熱就盲目的幹了,然後三分鍾熱血,遇到點挫折就放棄了,到時候借的錢還不上,給自己和政府都造成不好的影響。
所以說在投入之前,必須要慎重考慮清楚,還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不能遇到點困難就退縮了,要是那樣,還不如出去打工。
康大勇把這些問題都一一擺在大家麵前,希望村民都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別到時候賠了錢賴別人,那就不好了!
康大勇告訴村民,如果要貸款直接去鄉上的農業銀行,他已經打過招呼了,隻要貸款金額在五萬以下都能辦理,而且是無息的。
需要技術的話也可以找他解決,
康大勇解決了資金短缺,前期投入困難的問題,並承諾在技術上提供支持,在最後的銷售環節上也做出了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