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想穿越到長安過夜生活?城管叔叔歡迎您!-夜禁製度(2 / 3)

當然,也有喜歡早起急著出坊趕路的。天還沒亮,各坊裏往往會有一些人聚集在坊門前,等著咚咚鼓(長安人對街鼓的口頭俗稱)敲響,開門放行。

在他們身邊,坊門裏的小吃店開始做生意啦。灶下柴火明亮溫暖地跳躍著,赤膊的胡人師傅梆梆地打著燒餅;蒸籠裏的白氣熱騰騰上冒;剛出爐的芝麻胡餅金黃酥亮,又香又脆;帶餡的蒸餅一咬順嘴流油;大碗的軟麵片餺飥(bótuō)湯要加酸還是加辣由您隨意。忙著趕路也不爭這一時半刻的,客人您先吃點兒早飯吧?您要是急著上朝麵聖,怕遲到,小店還提供打包外帶服務喲!當然,如果您一邊上朝,一邊在馬上吞餅子的吃相不幸被禦史看到,被彈劾降職了,那跟小店可沒關係。[

典故出自張《朝野僉載》:“張衡,令史出身……因退朝,路旁見蒸餅新熟,遂市其一,馬上食之,被禦史彈奏。則天降敕:‘流外出身,不許入三品。’”遂落甲。

說到長安城的商業服務,您要逛街消費的話,有兩種錯誤印象是必須糾正過來的。

一種印象是從近代城鎮集市或者《清明上河圖》裏得來,以為長安城主要大街的兩邊,也有很多店鋪攤位依次排開,向過往行人招攬生意,迫使街麵上一心走路的交通流與購物的客流混雜在一起,顯得人氣興旺繁華熱鬧。

很遺憾,這種景象,您穿越到唐朝以後看不到。

走在長安縱橫三十八條主要街道上,您能看見的是腳下黃土壓實的路麵,路兩邊成行遮陰的榆樹、槐樹,道旁邊深深的排水溝,溝外就是各坊坊牆,坊牆內有深宅大院、寺廟道觀的飛簷重樓。偶爾能看到一座很氣派的宅院,在坊牆上開了自家大門,門口列著兩排戟架,還有甲士豪奴看守。這是王公貴戚三品以上大官的家,經製度特許,才能對著大街開門,一般人家的門都隻能向著坊內開。

大街上不許開店,您要逛街去哪裏呢—請打聽“東市、西市”怎麼走,那是長安城內的兩個CBD中央商務區。

被您叫住問路的長安人,挺和善地告訴您,您先到皇城的正南門朱雀門,沿著東西向大街,往東走三坊之地就是東市,往西走三坊之地就是西市—哎,貴人不用慌張,現在天色還早,就算匆忙趕到了東、西市,不到日中午後,市鼓不響,那些店肆也不開張啊。

東、西兩市都有政府設立的市場管理委員會(市署),每天中午,兩市擊鼓三百下,各家店鋪開始營業。日落前七刻,敲鑼三百下,店鋪關門,顧客回家,不準開夜場玩通宵。入夜以後有市場保安巡邏,防火防盜防穿越者。

您說這中央商務區隻有下午營業,時間也太短了?唉,這也是因為夜禁嘛。市民們每天早晨才開始活動,公務員上午要上朝上班,商人上午要進貨備貨,長安城裏地方太大,當時又沒汽車地鐵,住得稍遠點兒的人要走大半天,才能走到東市、西市。全社會生活節奏緩慢,二十四小時營業既沒必要,也不經濟啊。

至於您問下午到東、西市都能買到什麼?那就多了。娘子們逛街喜歡進綢緞衣帽肆、珠寶首飾行、胭脂花粉鋪,郎君們直奔騾馬行、刀槍庫、鞍轡店,舉子秀才們可以去墳典[

墳典,三墳(即伏羲、神農、黃帝之書)、五典(即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的並稱,後轉為古代典籍的通稱,在唐朝已經泛指古書。

]書肆,農夫挑著果菜米麥進市賣掉,再買走鐵鋤陶碗,商人拿著錢票去櫃坊存入取出……您喜歡看熱鬧,街上有雜技百戲拉琴賣唱算命卜卦的,走得渴了餓了,有酒樓、食店、果子鋪、煎餅團子店等吃貨去處,不想外食,可以到魚店肉鋪買原料回家自己做飯,生病了有藥行,晚上住宿有逆旅邸舍,一睡不起了還有棺材鋪凶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