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是誰在叫“太巴荒”?那是杜甫呼喚“太白兄”-中古漢語(1 / 3)

當您穿越到唐朝以後,麵臨的第一大困難是什麼呢?

肚子餓?不認路?恐怕不是吧,唐朝的民風還是很淳厚的,找人問個路討點兒飯吃並不太困難。但問題是,人家聽得懂你在說什麼嗎?

您要是不信,我們就試試。

穿越落地,您發現自己在一個黑森森的四合院裏。天上一輪明月,照著院中的假山、花木、三麵回廊。南邊的照壁前,有一個麵貌幹癟、滿臉愁容的老頭子,正在仰麵誦讀照壁上的題詩:

“槍真看襪光,泥這地漲香。嘎兜蟒仙襪,得兜思過夯—唉,太巴荒……”

這一聲歎息真是繞梁三日,幽幽不絕啊……客人您怎麼蚊香眼了?聽不懂這老兒在說啥?咦,怎麼可能呢,他讀的可是中國人最熟悉、最親切,三歲小孩子都能朗朗上口,幼童早教第一篇的那首唐詩啊!咱走近看看,牆上那一筆龍飛鳳舞的行書墨字,寫的到底是啥?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名作《靜夜思》,在宋元書籍裏均為此版本,明清時才逐漸改為國人更熟悉的“床前明月光……舉頭望明月……”版本。具體考證過程可見《文史知識》1984年第4期薛天緯著《漫說〈靜夜思〉》一文。]

給您擦擦眼淚,沒事沒事,中古人的語音是比較坑爹啦,您聽不懂也情有可原……您問這老兒說的“太巴荒”是啥意思?呃,他是在叫“太白兄”……

說起來,您覺不覺得這位老人家的長相、穿戴、姿態很眼熟呢?看他這抱膝踞坐[

踞坐,一種兩腳底和臀部著地、兩膝上聳的坐姿。

],四十五度角仰麵望天的愁苦姿態,您的眼前不由得閃出了他肩扛卡賓槍、腳踏自行車、踩滑板、騎掃帚、打籃球、扛水桶、玩電腦、彈吉他的種種英姿……杜甫!這不就是最近在網上大紅大紫,忙得不可開交的詩聖杜甫嘛!

穿越見到一個曆史名人不容易啊!趕緊上去勾搭吧!要怎麼勾搭呢?當然是口誦人家的作品,上去表白積攢了一千多年的仰慕之情啦。

什麼?您說一時想不起來杜甫有啥名作?

提點一下吧,“兩個黃鸝鳴翠柳”您總會背吧?—等等,您先別往上衝,就算會背,您這一口純正二十一世紀普通話,人家老杜也聽不懂,沒準兒把您當成哪裏來的蠻夷呢!本公司提供中古語音翻譯的特別服務,不過要收費的哦……可以先提供一首詩的翻譯試用服務,比如這首“兩個黃鸝鳴翠柳”,您聽好了,上去以後要對子美同誌這麼念:

“兩嘎黃列忙翠柳,一行爸落黨蹭滕。香含瑟冷岑秋雪,門爸東挪麼裏扔。”[

出自杜甫名作《絕句》。

]

看看,杜詩聖果然老臉大悅地起身相迎了吧。下麵要說啥呢?—您嫌翻譯服務太貴,不樂意買?也成,那您可以裝成過來留學的日本新羅學生,隻學了“啞巴漢語”,拿來紙筆跟詩聖筆談吧。

您說您隻會寫簡體字,怕杜甫看不懂?這完全不用擔心,要知道我們現在應用的簡體漢字,絕大部分並不是生造的,而是從古代的行書草書中選出來的,您哪怕把字寫得潦草一點兒呢,隻要上下文義通順,語境清楚明白,老杜同學猜也能猜出這些字是啥。

您需要擔心的反而是語法語義問題,中古漢語的某些句子結構和用詞跟現代差得太多……

比如說這用詞吧,最明顯的就是對各類名物的稱呼不同。假設您給詩聖寫個“我爸爸喜歡您”,老杜大概會一邊蚊香眼,一邊“白頭搔更短”[

出自杜甫名作《春望》。]—“喜”“歡”兩個字連用,他勉強可以猜出啥意思,“您”字雖然是金元才出現的尊稱,但是和“你”字長得這麼像,他應該也可以猜對字義,但是“爸爸”……在唐朝絕大多數人都不會這麼稱呼父親,當時人一般是叫“阿爺”“耶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