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中旬,整個京城都震驚了。

隻因那琳琅閣之中當真賣鏡子!

而那鏡子比對麵百寶閣便宜不止一點!

一處茶樓中,一位穿著厚實的中年男子同自己同行的人道:“聽說百寶閣中半人高的鏡子賣兩萬兩,而琳琅閣隻賣三千兩!”

邊上上茶的店小二立馬湊了過來:“這消息早就傳遍京城了!這位客官怕是才來京城吧?那你可知這琳琅閣中還有當今聖上用的那人高的鏡子?人琳琅閣也隻賣一萬兩!可比百寶閣劃算多了!”

中年男人嗬嗬一笑:“我是陪我家孩子進京參加春試的,想著這回給家裏夫人和女兒買些新奇的東西回去,就讓人打聽了一二。”

“那您可真是找對人了!琳琅閣裏不僅有鏡子,還有洗發水和玻璃。你知道啥是玻璃不?那玩意……”

……

明明二月春闈在即,可街上依舊傳著琳琅閣鏡子的事情,這事怎麼看怎麼不對勁。

方向揚聽了手下人的稟報,親自去京城各個大街小巷酒樓茶館待了待,當真讓他發現一些奇怪的人。

這些人別的不幹,就在這些人多的地方吹噓琳琅閣生意有多好多好,日入上萬兩銀子。

回到府中,方向揚將此事說了後道;“我回來的時候讓人跟著這些人去了,晚上就能知道這些人都是誰家的。”

“多謝表哥。”

“我倆說什麼謝?”方向揚擺手,隨即推測道:“我估摸這些人可能是那些個皇商的人,沒準就是慕家人。”

方向揚猶豫片刻道:“那日你說你有對策了,能否跟我說道一二?”

宋楠搖頭:“我早已將此事告知外祖,明日他上朝時便會行動起來,到時候表哥自然知曉了。”

她不想事情有變,一切交給外祖就成。

方向揚也沒追問下去,聽見“上朝”便猜到了一二。

晚上方向揚手下的人回來彙報,不出意外,這些人都是慕家人。

得知此事的方知遠隻是歎了口氣:“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有些人家,明明已經有權有勢了,卻依舊不滿足。

第二日,早朝之上。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方知遠手執朝板緩緩走到殿中間:“陛下,臣,有奏!”

“清河郡主乃是荊州出身,念及荊州一帶大荒至今,痛心不已,願將手下店鋪琳琅閣每年的五成收益交於國庫……”

“請陛下準許!”

哄!

朝廷之上,頓時私聲四起。

許多人嘴巴不動,眼睛早已使地抽筋!

有五皇子黨的人立馬走出高呼:

“陛下!此舉不妥!大魏國庫殷實,豈需一女子捐銀?!若此事傳出,別國該如何想我們大魏!”

“陛下!方太師此舉有損我大魏國威!請陛下責罰!”

坐在高位的皇上沒有理會這些人,反倒看向其中一位神情激動之人:

“戶部尚書認為如何?”

戶部尚書林北辛聽見皇上喊他,差點將腦袋磕到朝板上,麻溜地往左走出一步:“臣認為清河郡主有此覺悟,乃是大魏之幸!”

“清河郡主種洋辣椒給邊疆將士在前,捐款給受災之地的百姓在後,當真是大魏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