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 章 國際金融中心成立 中美談判再次破裂(1 / 2)

1750年12月,世聯會國際金融中心宣布成立,73個成員國代表相繼趕往上海參加金融中心成立商討會。

隻見那些來自歐洲各國的政商代表個個有說有笑的走進了會議大廳。

本次國際金融中心商討會由我國政府主持,我國派遣戶部尚書江瑤竹作為政府金融代表來到上海參加並主持會議。

會議全場參會人員總共有204人,會場後麵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報刊雜誌現場記錄人員,他們的職責就是把此次會議的內容如實的向世界各國報道。

此次金融中心成立的同時,我國的大清華龍銀行也向世界宣布成立,而國際金融中心背後最大的主導金融機構就是華龍銀行。

華龍銀行已經開始向全國印製發行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麵值的華幣,全國按照1兩黃金u003d華幣2000元u003d10兩白銀, 1兩白銀u003d華幣200元u003d1000文錢u003d1貫(吊)錢, 1文錢u003d華幣0.2元的兌換率來回收市麵上的黃金白銀以及銅幣。

華幣印製原材料都是國師與小愛同學聯合提供的,使用的是那種特質防水塑膠紙,正麵圖案是故宮全景縮影圖,背麵圖案乃是八達嶺長城縮影圖,所有華幣圖案統一如此,根據不同色彩和阿拉伯數字可區分麵值。

在這裏我有必要給看官們說一說什麼是金融中心,它的作用是什麼,金融中心的作用和功能就是指可以促進地區的經濟發展,調節資金和資源流動和流向,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金融中心在狹義上指在商品貨幣的運行中處於中心地位的金融市場,而廣義上指的是在宏觀地理區域內發揮金融活動中樞作用的金融機構 。

隨後世聯會分別在香港、大連、台北設立了國際金融中心辦事處,其餘成員國也在積極在為自己的大中城市申請關於國際金融附屬機構。

就這樣,大半個世界的經濟體係都被我大清帝國所掌控。

1751年1月,美國的訪問團再次赴華,蘭道夫攜同14人來到京城,此次由我親自與他們談判關於中美建交事宜。

談判地點我故意安排京師軍區指揮中心。

我方談判人員共有8人,除我以外分別有行政院總理大臣兼軍機處督軍和珅,兵部尚書兼護衛營統領蘇烈,行政院參政榮郡王宏晴,行政院外事處置使鄭悠等。

我跑馬觀花地看了一下美方的建交方案,不屑地放在會桌上“蘭道夫先生,你們的方案朕隨便看了看,裏麵的有些章程我國是不會考慮的。”

“特別是關於軍事合作層麵,我國政府暫時是不會同意的,我們兩國現在隻是在此商討建交最基本的外交事項,根本還沒有具備討論軍事合作的地步。”

蘭道夫看了看我方的談判方案說道“我覺得貴國提出的五不準根本就不利於彼此建交的意向,我國請求與貴國建交的目的就是為了緩解我國在經濟上的壓力,如果美元不能加入國際金融機構,我們目前的經濟困境以及壓力該如何得到緩解呢 ?”

我笑了笑說“就在幾個月之前,你們的美元能在歐洲各國的大街上隻需要花一美元就能買到一塊足夠三個人吃飽一頓的麵包,而當地百姓卻要用高出幾倍或十倍本國貨幣的價格才能買到這樣一塊相同的麵包。”

“你們這是在對歐洲各國實施經濟侵略,眾所周知英、法、德這些國家的工業與軍事發展也不在美國之下,為什麼他們要無條件認可你們的軍事和經濟雙重幹預呢,就因為美國的軍艦比他們多嗎 ?還是因為美國比他們富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