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人說,應該把薑太公的屍體運送進周武王的帝陵才對。
當年武王帶兵討伐朝歌,是太公在前麵派兵遣將,武王在後麵運籌帷幄。
二者相輔相成、相互合作配合,缺一不可,這才能成功伐紂,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
他們這對共同伐紂的君臣,應該要葬在一起。
更有人說,應該要將薑太公的屍身陪葬進周康王的帝陵裏才是。
雖然文王慧眼識珠,將太公引入了西岐,後來太公又同武王一起伐紂,但是要論輔助君王的時間長短的話,應該還要數輔佐康王的時間最長。
太公輔佐了康王長達二十五年。
二十五的時光,是前麵幾位君王都不能比的。
太公應該陪葬在康王身側才是。
更有人說,薑太公應該陪葬在周成王的帝陵。
太公生前的時候,最是喜愛成王。
經常有事沒事的就與成王把酒言歡。
若是論君臣和睦的話,成王與太公之間的關係才最是親厚。
太公理應陪伴在自己最疼愛的周成王身邊才行。
群臣嚷嚷來、嚷嚷去的,商討個沒完沒了,就是沒有討論出一個所以然來。
直到後來從太公府裏搜出來一份死前遺囑,大家才真正安排出了薑太公屍體的去處。
那份遺囑上寫著,薑太公已經提前算到了群臣會因為自己應該陪葬哪座帝陵而吵起來,所以…
所以,為了不讓西周的臣子們因為自己的事而產生爭吵,他不會陪葬進任何一座西周君王的帝陵。
他隻希望自己的後人們能將自己的屍身運送進長白山。
他願葬入長白山的山頂。
任由長白山的風雪繼續吹拂他的衣角。
他會站在長白山的山頂繼續俯瞰整個西周。
讓長白山的萬年冰山,見證他的忠君愛國。
{太公在遺囑上說了的,他之所以不願意陪葬帝陵,完全是因為不想朝臣因為他而發生爭吵…}
{他想要被埋進長白山,他想要站在長白山的山頂上,繼續俯瞰自己忠愛的西周。}
{他的靈魂將伴隨著長白山的風雪,繼續守護西周,保佑我們西周千秋萬代、萬世不倒…}
穆王沒有別的方法來反駁帝辛。
他隻能照著薑太公留下來的那份遺囑上的理由來念。
{這個破理由…你也信?}
魏水笙聽此,不由得又嗤笑了一聲。
一個連帝陵都不願意陪葬進去的人,如何能算得上是忠君愛國呢?
能夠陪葬進帝陵裏的人,可不是隨隨便便哪個臣子都是可以的。
一般都要位極人臣、戰功赫赫、治國有方才行。
要麼就是個投機取巧的寵臣,在生前的時候因為說話好聽,而深得君王的喜愛。
一般的大臣們們,都會以有資格在死後陪葬進帝陵而感到榮幸萬分。
能陪葬進帝陵,是君王對他們肯定,也是身為臣子的最高榮耀。
這世上,沒有哪一個忠君愛國的臣子,是不想著陪葬在自己所忠愛的君王身側的!
{我…}
麵對帝辛的質疑,穆王又一次變得啞口無言了。
猶猶豫豫了半天,他還是閉著眼,回了這麼一句話,{我…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