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不對…”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後者這個男人,他不是一位君王!”
這時,也不知道是怎麼的,無邪似乎是發現了什麼不太對勁兒的地方一般,突然在直播間裏驚呼了一聲。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他既然連君王都不算上的話,我們便也不能用明君這兩個字來形容他。”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前麵壁畫上的那個暴君,他才能算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君王。”
無邪突然如此繼續道。
【三叔手下第一忠犬藩子】:“小三爺,你說的都是一些啥?”
【三叔手下第一忠犬藩子】:“我咋的沒有聽懂。”
【三叔手下第一忠犬藩子】:“為啥後麵那個頭頂上寫著正大光明四個大字的男人不能被稱為君王啊?”
無邪剛才無來由的那幾句話,讓藩子有些摸不著頭腦。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你們再好好仔細對比一下前後兩幅壁畫上那麵如閻羅的男人、還有那個頭頂著正大光明四個字的男人!”
無邪趕緊又將眾人的注意力又再次拉回到了“暴君”和“明君”這兩個人物壁畫上。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這兩人雖然都身穿著一襲象征地位的蟒服,但…”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但兩件蟒服的袖口、還有衣角處上的花紋卻截然不同。”
無邪微微停頓了一下。
說著話的同時,他也沒忘了要將“暴君”和“明君”這兩個人物身上的衣著、和配飾好好做一番對比。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君主與諸侯王的穿著配置是不一樣的。”
無邪沉著聲音解釋道。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不止是衣著配置不同,其身上所佩戴的玉器、頭頂的冠冕等等,也有著很明顯的不同。”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所以,在一般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靠觀察兩者在衣著和頭上冠冕配飾上的不同,就能很明顯的區分出到底誰是君主、誰又是諸侯王。”
殷商和西周時期,君主和諸侯王在一些重大場合時,都會在頭頂上佩戴上冠冕。
這些冠冕的前後都有著如同鏈子一般垂下來的冕旒。
由於身份的不同,冠冕上可以佩戴的冕旒串數也是各有不同。
君主作為一國之主可以在冠冕上掛十二串冕旒。
諸侯王卻隻能掛十串。
更有甚者,在某種比較特殊的場合,臣子們也是可以在頭頂處佩戴上冠冕的。
上大夫可以在冠冕上掛七串冕旒,下大夫則是五串。
頭頂可佩戴的冕旒的串數,由臣子的級別來決定。
由高到低依次遞減。
七串為最高,兩串為最低。
能夠在頭頂佩戴上七串冕旒的臣子,大多都是一些已經位極人臣的君主心腹,類似於聞太師之流。
【吳家唯一孫子輩無邪】:“你們好好看一看前一幅壁畫上那位麵如閻羅的暴君,數數他頭上的冠冕上到底有幾串冕旒?”
無邪很快便將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在暴君的冠冕上。
【無邪的忠誠小跟班王盟】:“是…是十二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