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3章 老樹發新芽(1 / 3)

楊帥的話得到了魯書記的支持。

“楊部長說的對呀!我們的幹部大多數在補缺的時候經常以順補的方式,把當地的幹部以階梯的形式替代已經升遷或調走的同誌,這樣做是有點弊端!幹部互調本來就是激勵幹部們的一種工作方法,我們不能失去了本來的意義。那麼主要領導的調動更應該這樣做!但是,這不代表我們以後就不再提拔本土幹部了,要看情況而定嘛!有能力,有闖勁兒,有幹勁兒的幹部我們也不會視而不見的!”

然後他看著楊帥:

“楊部長,豐源市的新市長你有人選了嗎?”

楊帥對魯書記對自己的信任感到很感動。

“書記,我來的時間不長,對於別的地市的幹部們了解還有點少,暫時還在考察當中,沒有人可以推薦!您要是有人選的話說一下,咱們討論討論!”

楊帥不想把推薦幹部的事兒都抓在自己手裏!雖然有魯書記的支持,但是這樣容易讓別的常委們記恨上。樹大招風,人狂招恨!到頭來說不定不但推薦不一定會成功,反而落得常委們對自己不滿,那對自己會是非常不利的。

魯省長剛剛升任書記,也不想把自己的形象搞得像急於培植自己的親信一樣!這次不推薦沒多大關係,自己作為省委書記,那機會是太多太多了!這隻不過才剛剛開始而已,自己要給其他的常委們一個機會,讓常委們知道自己不是個小氣的人。

常委會每當到了幹部推薦的時候,就會出現一個微妙的時間把控。比如誰先提出推薦意見,那誰提出的推薦人就有可能會得到通過,畢竟大家都是常委,互相都要看一些麵子的。

而今天書記和組織部長都沒有推薦人選的意思,那別的常委們就要抓住機會了。

趙平川副書記就抓住了這次機會:

“同誌們!既然魯書記和楊部長沒有推薦的人選,那我就一馬當先嘍!我有一個人選提出來大家先討論討論!我推薦的人選是鼓樓市的常務副市長祝啟明同誌!這個同誌在工作中兢兢業業,在常務副市長的位置上一幹就是五年。這五年來啟明同誌協助一把手也是做出了很多成績呀!祝啟明同誌責任心強,組織紀律性強,在工作上善作善成,殫精竭慮!五年來的工作成果豐碩呀!”

省長靳澤恩張了張嘴,又低頭抽出一支煙點著,深深的抽了一口,像是歎氣,也像是吐出了那自己想要說的話!其實他聽說過這個祝啟明:這個人在鼓樓市風評很差,工作作風霸道,蠻不講理,就連市長都不放在眼裏!聽說對待下屬非打即罵,根本就不像一個黨員幹部!這樣的人早晚會出事兒!不過,既然是趙副書記張了口,自己也不能說什麼,省得別的常委認為自己是饑不擇食,這第一塊肉就要爭就要搶,會讓別的常委們誤會!

其他常委們見主抓人事的副書記張了口,也就沒人再推薦人選了。在表決的時候,大家也都很給麵子,全票通過。

那下麵就要看楊帥的了。

雖然是常委們全票通過,但是組織部的工作按程序還是要走下去的!首先就是組織談話,然後是民意測評。組織談話這個環節看似不太重要,其實這也是跟省委主要領導的意思有很大關係。如果書記或省長執意要用這個人,那談話也就是走個過場。如果他們沒有表態,那談話就要認真的對待,從這個候補的談話中就能看出這個候補幹部的能力到了哪個地步?接任後能不能勝任未來的職務?一些有經驗的組織幹部三言兩語就能套個差不多。而民主測評就更為關鍵了!你本單位十個人,有六個人說你不行,那說明要不是你的人品不行,要不就是你的能力太差。總之,民主測評這一關過不了,那你的提拔就無望了!

這裏麵組織部也產生很關鍵的作用。比如在談話前和擬提拔單位領導溝通一下,讓領導提前開一個會,動員大家盡量投票通過。如果組織部不當回事,或者是部裏領導對某個被提拔官員心存芥蒂,那這個被提拔官員就危險了!所以,組織部上麵雖說有省委書記,副書記,省長三大佬壓製著,但是他還是有一定的操作空間的。考察的幹部不合格,民意測評通不過,你作為上級領導總不能強製的讓組織部開這個綠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