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給良心還債(1 / 2)

民國時期的上海,有“東方巴黎”之稱。

20世紀30、40年代,上海是民國最繁華的城市,當時上海市人口排全國第一,全球第五。發電量和工業水平遠遠超過其他城市。

30年代上海還是亞洲最大的黃金交易中心,世界第三大證券交易市場。

30年代初,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也是由上海明星公司拍攝,這一時期,上海發行的電影幾乎壟斷了整個中國電影市場。

這一時期的上海,處於中西方文明交彙的最前線,人們衣著時尚,男士西裝革履,女士旗袍長裙絲襪等屢見不鮮。

民國時期上海這個“東方巴黎”的繁華,和中國並沒有太多關係。它的繁華,是西方列強建立的租界創造的。

租界中的各國肆意踐踏中國的法律,隨意製定關稅,中國政府卻完全沒法插手。

名為租界,實際可以說這個時代的上海,僅僅是列強為了更好的瓜分中國而建立一個比較“現代化”的殖民地罷了。

電車、汽車、黃包車是20世紀30年代上海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20世紀30年代,上海黃包車發展到一萬多輛,成為當時一支不小的社會力量。

黃包車使用打氣輪胎,車座換成彈簧坐墊,增加了靠背,乘坐較為舒適。當時上海人出門辦事、購物、走親訪友,黃包車是主要的代步工具,也成為一種時尚。

雖說黃包車的業務當時十分紅火,但黃包車夫收入微薄,起早貪黑,社會地位也不高。

為了爭奪顧客,黃包車夫之間常有打架的事情發生。

在上海這座不夜的都市,雖然已是深夜,但街上行人依然不少!

周麻子還和幾個捷達車行的黃包車夫一起,坐在國際飯店門口等待顧客。

馬大元先前在國際飯店和周麻子爭論過後,拉了一位客人送到了租界,接著又在租界拉了一位客人到國際飯店來。

客人下次付了錢,向國際飯店門口走去。

馬大元笑嘻嘻的送客人離去,用肩上的毛巾擦著臉上的汗,等待著拉下一位客人。

等了一會兒,連忙走出幾個客人,馬大元率先迎上去招呼客人坐車。

柳葉三這邊說話了:“我們排隊等了這麼久,他怎麼剛來就直接插隊到前麵去了?”

周麻子用手止住柳葉三說話。

柳葉三伸舌頭做了一下鬼臉,滿臉的不服氣。

馬大元拉走了其中的一位客人,剩下的三位又走過來坐上了柳葉三、鄧五金和周麻子的車。

三人分別問清楚目的地,講好價錢。拉著客人高興的離開國際飯店。

接下來,一連幾天,周麻子、柳葉三和阮胖子都在國際飯店和馬大元相遇。

每次客人走出來的時候,周麻子都叫二人相讓馬大元拉。

柳葉三不解,問周麻子為什麼要這樣照顧馬大元。

周麻子說:“你看他一天累的這麼疲憊的樣子,還在拚命的拉車,家中一定有困難。我們讓他一下是應該的。”

阮胖子也說:“是的,這樣也可以對他有一點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