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有長輩做主,瀾兒這邊我也不好一個人為他做主,和離這事兒,還是等他回來商量,好不好?”馮夫人隻字沒提手裏兒子和離書的事兒,她已經燒掉了。
“那大公子何時再回來?”黃之桐問,不回來也不能久等啊,實在不行就去找他。
“母親不是誑你,這個我倒真不清楚。不過祝家人是過來了,戶籍還在京城,等老爺回來再去固州府衙辦理,再委屈你等等吧。”馮夫人為難道。
黃之桐悔死了,早知道早就提出來了,非要做聖母等人家安定下來。
馮夫人又言辭懇切的對她道:“你自立門口也是要置宅另過的。祝家如今也需要你打理幫襯,不如暫且你就跟著母親和馮家的人學學經營之道。”
錢財成了不可避免的生存話題。
黃之桐被馮夫人敷衍過後,覺得她已經打過預防針了,還是要回歸到生存之道上來。
反正那個人不喜歡她,和離是早晚的事兒,既然暫時和離不了,就先打好以後生活的基礎。
對於經商,黃之桐是不懂的,她的店鋪都是掌櫃在經營,她跟馮家的人多學學很有必要的。
見她點頭同意,馮夫人麻利起身:“咱們先去舅舅家,叫上時新,如今他管著家裏的生意,叫他帶咱們走一走。”
馮家三少爺馮時新年方十九,剛出門做生意不過幾年光景,一副未來世界由我掌控的熱血模樣,熱情的帶她們在固州城裏大街小巷的轉悠,介紹城裏的風土人情和商貿往來。
馮夫人畢竟年歲大了,兩三日後便精力不濟,嚷著要回來,歇一歇再去。馮家表弟便送她們回來。
路上,黃之桐有意打聽:“見到許多山頭被人開采石頭,是用作哪裏?”
馮時新賣弄:“咱們固州,產量最大的就是山頭,山頭產量最高的就是石頭。不過能用於造房子、鋪路的少,說是不夠堅硬,不好打磨,隻能用來開窯場燒石灰。那倒是賺錢的營生,手裏若是有座窯場那可不得了。”
“我還有座山頭呢,幾十年了,光長石頭不長其他的,能把石頭賣給他們嗎?”馮夫人調侃。
黃之桐來了興趣:“您還有座山呢!何時我們去看看那個山頭?說不定裏麵還能開采出金子呢。”
“我倒希望有呢,今兒累了,明兒帶你去,離這裏有些遠。”馮夫人答應了。
當天晚上她們留下了馮時新,第二天便去瞧了馮夫人作為嫁妝的山頭。
在一小片喀斯特地形中,那山頭傲然矗立,果然光禿禿的除了灌木沒長什麼東西,但黃之桐憑著多年工作經驗卻瞧見了這種叫石灰石的東西,當真親切的如同見到了銀錠子。
“如果是私人的,自己就有權利開采嗎?”黃之桐敲了敲手裏的小石塊。
“有官府批複就行,比官家的山頭容易些。”馮時新答道。
“那麼窯場呢?”
“這個也要官府批複的,我們沿途看到的大多是官窯,私人的也有,都是有官家背景的,或者經營了幾代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