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河道工地(1 / 2)

水泥窯裏,為了遮人耳目還留了兩孔石灰窯,生意還不錯。

請的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對水泥的燒製上手很快,燒窯便不再讓她時時盯著,隻是把每天的原料配比確定好就行。

采石場和運輸交給了祝景洛。

又從京城鋪子裏調了幾個人過來,有管賬的,有負責原料采購的,有窯場管理的,抽了兩個年輕的跟著她學習水泥成品試驗,調配混凝土。

她夢想了許久的事業終於走上正軌!

良善的馮夫人十分知趣,從一開始便說定,采石場的盈利歸祝家公用,但燒窯場算黃之桐的私房錢。

讓黃之桐暗下決定,等水泥窯盈利了,至少分兩成給馮夫人。

祝家的鋪子早已開了起來,精明的穀雨認出了鋪子總掌櫃還是在京城時的那個人,他們並沒有什麼都依賴馮家。

這種跟了多年的下人,有的是情誼,有的是利益。至於生意,祝家在京城的生意並不比馮家在固州的要小,如今在固州,不過是想不顯山不露水罷了。

黃之桐覺得自己小看了馮夫人。

河道施工早已開始,經過前期充分的準備工作,支流河床的開挖已經動工。

杜守恒力排眾議,在修葺河堤的時候用新的材料——水泥。這個決定也得到趙西屏和府衙的支持。

據說使用這種新型的建築材料,能加快工期,讓河道更加堅固,使用的壽命延長,大家都將信將疑,既然杜守恒誇下這個海口,他就得攬下這個責任。

現在他把責任轉壓到黃之桐頭上,黃之桐不得不全身心的投入到他的修河堤事業中去。

河堤上使用混凝土的作業,在黃之桐的前世,比起幾十層樓房、幾十米深的水下作業,太小兒科了,但處在現在的條件和環境下,她還是不敢掉以輕心。

凡事不過認真二字,她一定要認真的對待。

河道從城門外二十多裏的地方開始整修,這個距離回城比較麻煩。

府衙在離工地最近的村莊裏尋了幾處農舍給工地上的官爺歇腳,又在河邊臨時搭了草棚給勞工們住。

黃之桐因為性別的特殊性必須要找個落腳處。她要解決生理問題,荒郊野外的,又不能如男人那般找棵大樹就遮擋住了。

奈何村裏像樣的房子都被府衙征用了。

馮時新便使了銀子,讓工地上管事的小吏尋一處安靜的地方,一定要保證安全。

去工地現場的第一天,黃之桐帶著同樣是男裝的穀雨,拉著一車生活必備物品,先去了農舍。

帶她們來的小吏還殷勤的介紹這裏是最好的一間農舍了。的確是最好的,至少房子和院子都是完好無損的,半截牆體還是石頭的,看起來也沒那麼破舊。

關鍵堂屋是杜主事住的。

黃之桐的房間安排在東邊耳屋,院子裏還有幾間屋子,另住著一位官爺,跟杜主事同樣交好。

帶隔間的都叫別的官爺住去了,留一個單獨的屋裏還叫我們少夫人在這裏歇息。穀雨當時很想反對的。

但少夫人拉著她的衣袖,阻止了她,她隻好道了謝,打發了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