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行業的人並不多,不到十來個。
還有一位三十幾歲的女性,黃之桐並不熟悉。
西陵王姍姍來遲,身後還跟著祝景瀾。
黃之桐看到祝景瀾的那一刻,緊繃的心放鬆下來,今晚不管是什麼宴,她都不再擔心了。
她跟著大家一起拜見西陵王,依然同小東子一樣,不言不語站在杜守恒身後。
此時的西陵王看起來同白天不一樣,平添了一股不容忽視的壓迫感。
這種壓迫感,來自他高高在上的身份和地位。
盡管他刻意的做出,一股平易近人的姿態。
他身後的祝景瀾,也不是平日裏見到的祝景瀾,雖然一身常服是平日所穿。
但不是在她麵前時的無措、賴皮和溫柔,不是工地上不苟言笑時的高冷,不易接近。
而是,威嚴!
對,威嚴!
好像他麵對的人裏,沒有曾經共事的同僚,沒有自己的愛人和朋友。
甚至都沒有看一眼,小竇打扮的自己。
也沒有同杜守恒多說話。
李征招呼大家都坐下。
分桌而食,每人一個小食桌。
西陵王坐在上首,李征和祝景瀾分別坐在左右首位。
杜守恒坐在祝景瀾下首。
黃之桐則侍從被帶到右手邊,最末端的座位。
雖是最末端的座位,畢竟是殿下的宴席。
那幾個工部的人,看到小竇落座後,眼神不覺複雜起來。
自己能得殿下邀請,這要出去了,夠吹一輩子的。
何況一個小夥計。
當真是抱對了大腿!
而廖文敘,極力用看起來自然的微笑,藏住自己的戾氣。
黃之桐的對麵,是那位端莊的娘子。
並不怯場,大大方方的坐著,也不多話。
舉杯之前,西陵王先褒獎工部之人,很誠懇的對大家的付出,表示了肯定和感謝。
又提到河道的事故,安慰大家不用擔心。
懇請大家留下來之後,能夠一起努力,把榮西的基礎建設做的更好。
對他在榮西的建設提出了暢想,什麼灌溉溝渠、修築堤壩、挖山鑿洞、修路蓋房子。
說到高潮處,大家慷慨激昂,紛紛表示一定跟著他好好幹。
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把榮西基礎建設搞好。
連黃之桐都有些被他打動了,雖然自己還有個拿不出手的目的,還想著靠這個賺錢,發家致富的。
這些工部的官員,說白都是匠人,在朝中地位極低。
何況這幾位職位不高的匠人,能被堂堂殿下邀請一起共事,自然與有榮焉。
還有那個特別喜歡工事,視為理想事業的杜十三。
就連坐立不安的廖文敘,都有一絲的動容。
接著又褒獎了其他行業的人,鼓勵大家敢拚敢幹,勇於創新。受到鼓舞的大家似乎都很受用。
若不是沒發現特殊之處,黃之桐都懷疑,他也是穿越來的。
而這時她才得知,對麵的娘子,是浦城有名的紡織大家吳娘子。
這個吳娘子從小跟著家裏學紡織,年輕時還專門去過江南,西南一帶,學習當地紡織技術。
回來後,融合了此地原材料和技術,加以改良、創新。讓榮西的紡織技術得以大力提高,加快紡織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