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中國故宮紅牆上出現了身穿古代宮女的影像,對於這件事,當初科學家給出的解釋是四氧化三鐵遇閃電能錄像,這其實根據的是磁帶錄像機電和磁反應原理。 四氧化三鐵是一種常見的磁性材料,有很強的亞磁鐵性與導電率,所以雷雨天氣和雷電反應並不奇怪。而磁帶錄像機簡單的來說就是磁場和電流反應的結果。這樣一來,科學家的解釋似乎合情合理,而且類似的事件在美國也曾發生過。
一八四二年,“約瑟夫·布坎南”博士通過多次的實驗,創造出了“接觸感應”理論,在這一理論中,他認為所有的物體都會釋出和保存信息,並且可以通過某種超感官的方式被人感知到,這些信息的種類多種多樣,他甚至認為,一些人會在死亡以後,將自己的信息留在有關聯的物品裏,有意思的是,在一些地區的民俗傳說裏,同樣也相信那些枉死,或者帶有巨大遺憾離世的人,無法順利的去向另一個世界,而是會依附在某個物體或者土地上,迷茫的做著那些生前沒有做到的事情,夙願無法了去,靈魂就無法安息。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美國東方航空的401號班機,於晚上九點二十分,從紐約的肯尼迪機場起飛,向著一千七百多公裏外,沐浴在夜色中的邁阿密國際機場飛去,飛機的機型是“洛克希德L——1011三星式”,它的機齡隻有四個月,性能優異,還具備非常完善的自動駕駛功能,是一款在當時相當先進的寬體式三引擎飛機。
機上載有一百六十三名乘客和十三名機組人員,五十五歲的“羅伯特·洛夫特”是東航公司的資深機長,副駕駛“斯托克斯蒂爾”與二副“唐納德·雷波”的飛行時間都在五千五百小時以上,也都是經驗豐富的飛行員。
正值聖誕和新年的時期,飛機上的乘客都在期待著邁阿密的美好假期,空乘人員也沉浸在節日的氛圍裏,為乘客們提供著準備好的禮品,一切都很順利。
十一點三十分,邁阿密國際機場修建出現在了駕駛艙視野的下方,機長也帶著有些輕鬆的心情,通過艙內的揚聲器說道:“歡迎大家來到充滿陽光的邁阿密,外麵的氣溫在華氏七十度左右,今晚的夜色非常漂亮。”(華氏七十度相當於二十攝氏度左右)在通話完成後,副駕駛拉下了起落架的手柄,開始進行著陸的準備,而就在這時他們突然發現,此刻本來應該亮起的前起落架指示燈,竟然是熄滅的狀態。
起落架的指示燈沒有亮起,通常會有兩種可能,第一是簡單的燈具故障,第二則是起落架出了什麼問題沒有被成功的放下,由於在駕駛艙裏無法確定起落架的狀態,機長洛夫特立即聯係了邁阿密機場的塔台,告知他們飛機裏發生的事情,並申請延遲降落,塔台在收到消息後,建議飛機拉升到兩千英尺的高度,在機場西北方的大沼澤一帶盤旋,想辦法以人工的方式確認起落架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