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趙海棠醞釀了許久的提議終於得到了最高高層的認可,時機已到
於是,在85年年底,一場轟轟烈烈的國企改製浪潮開始了,這也比原有的軌跡早了不少時間
一時間,眾多工人家家人人自危,這麼好的鐵飯碗上哪找去啊,聽說還要被下崗一大批人,簡直就是不給人活路啊
當然,經過改開的影響,也有一部分人下海經商了,有了前幾批人經商帶來的現身說法,國企中也有不少工人人心浮動
你瞧瞧?人家做個小生意,一個月掙的錢比咱們辛辛苦苦上班一個月掙得還要多,這工人不當也罷
改製之下,各色人都有,但,改製的前提條件是能夠妥苦安排這些下崗的工人,這些措施,趙海棠也一一做出了預案
其中有一係列的應對和扶持政策
比如就業培訓,提升其職業技能,增加再就業機會
創業扶持,鼓勵下崗工人再就業,提供貸款,培訓和谘詢等支持,幫助工人們重新再就業
社會保障,加強對下崗工人的社會保障,提供失業救濟金,醫療保險等福利,緩解其壓力
就業市場調節,通過就業市場調節,促進勞動力的合理流動,減少結構性失業
……
當然,改製是早晚要實行的事情,這是陣痛,陣痛就必須有所犧牲,中間也是少不了地方上的一些肮髒手段,比如貪汙,賤賣國有資產,損公肥私等等,上麵也是知道一件,處理一件,在這個緊要關頭,絕不能讓工人們失去對政府的信任
工人的生計在這一連串的組合拳下,算是平穩解決了,但幹部的呢?要知道,有不少國企在改製中發生了產權轉移,一些企業被私人資本收購或者兼並
工人們大多數被解決了後顧之憂,但,有編製的幹部群體總不能和他們一樣吧
這樣的難題當然也難不倒我們的海狸同誌了
“嗐,這是我的疏忽,計劃是有的,這不這段時間忙忘了嗎?您就放心吧,我有腹稿,明天就送到政務院”
送走了上麵來的“欽差”,趙海棠深呼了一口氣,這活還真不是人幹的啊,怪不得曆史上那麼多的改革都是曇花一現,有保質期的啊,就連改革的主導者都不會有好下場,此時他非常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比較民主的國家,要是再封建社會,這事兒誰敢提?
不過,有編製的感覺真好,最起碼自己碰到的大多數人對自己都是善意的,要是自己還是一個平頭老百姓?那可就不好說了
沒多久。一份方案就完成了,對於在職期間有違法行為的,當然要嚴懲,不僅要開除公職,還要追繳其違法所得,有關違法犯罪的線索,還要移交司法部門處理
混日子的,基本上都被安排在了養老部門,和私企不同,再怎麼說也是有編製在身,國家還是要為他們的以後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