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細胞計劃之莫倫家族(1 / 3)

“父親,書中寫到:看著那鋼鐵巨獸呼嘯駛來。紅石,她麵不改色,毅然拿起鐵叉,擋在最前麵,似要鏟下一層鐵皮。

她的精神此刻無比堅毅,她的肉體即將升華,看那惡魔的獰笑愈發靠近,紅石…”

“小小想問,她為什麼不跑呢?”

方小小,一個七歲女童,舉著本臉大的書《紅石》,湊到方正膝前奶聲奶氣的問。

眼神直勾勾的看向樓下,“倉鼠”的臉龐上撅起小肉,眉宇間透露出歡快與興奮。

但,她真是個求知的孩子嗎?

了解對手,分析對手。

讓他自我懷疑、陷入瘋狂、歇斯底裏又欲罷不能,這正是她最大的樂趣所在!

【天災紀元:未知病毒爆發,先是大規模感染,醫院收治無效,國家防疫無效,然後出現變異,也就是變異生物。後來,根據變異生物所展現的形態、能力和特殊性,國際科學研究所將其分為行屍與走肉,行屍指各種類人型變異生物,在國際聯合政府成立後,將其統稱為“失心者”;走肉指各種詭異莫測的變異生物,由於它們強大的能力和說不清的唯一性,人類對它們的態度至今仍飄忽不定,最後隻得出:一切視情況而定!要說它們的名字,那取決於它們特有的能力。

當然,還有海獸、變異的昆蟲、變異的植物、變異的微生物等,後麵這些都沒有做詳細的劃分,因為專家們也分不清楚!

活著,已然是一場奇跡!】

……

羅素廣場,提著洗滌劑的民眾正與政府軍對峙,為首的男子站在“羅素雕像”上。

他劍眉英目,身著黑色緊身風衣、皮褲、皮靴,不拎洗滌劑的話,有點兒小帥。

身後,煙熏色幕牆上投影的是羅素——一個民族英雄,為大戰略成功而犧牲小我的英雄!周圍殘垣斷壁,相比下,許是天意!

是的,這個時代,是個嶄新的時代!

大部分人民已經不再追星,而是將科研精神、先烈精神等看做自己畢生的追求,他們也不再收看娛樂節目、玩電子遊戲,發自內心的杜絕了“毒奶嘴”,這是嶄新的時代!

隨著人造日光的緩緩移動,僵持了半天後,幕牆投影的折射罕見的與他重合。

【人造日光:大災變對人類來說是危機也是機遇,它給予藍星上生物迎頭一棒的同時也帶動了科技的飛速發展,人造日光並不是人造太陽,它是通過望舒上的光儲基站,在吸收太陽光後,適時的反射到藍星上去。

起初,它是軍備資源,國際聯合政府用它來實現雙白天的現象,提高視野能見度,預防行屍的偷襲,降低它們的行動力。沒錯,行屍在黑夜裏更加敏捷,感知也更強。

大災變後,它被用來加速農作物的生產,提高糧食產量。什麼?你說白天睡不著覺?滾球去吧!你知道多少人在挨餓嗎?】

他,莫倫,現在是全場最靚的仔!

若說為什麼會僵持了半天還沒有動手,莫倫他在等米西爾,想看看他什麼反應。

【莫倫家族:米西爾好友光輝博士的意外發明,原本為了打造超級細胞來突破知識的迭代影響,但沒想到,歪打正著解決了人類當前無法生育的難題,隻是加入莫倫家族會受到莫倫心語的影響,所以即使民眾呼聲再高,政府也將其視為異類,力圖剿滅。】

在莫倫眼中,米西爾和其他人不一樣,就像…老父親?不不不…不能這麼說…

嗯…反正看到他著急,莫倫就高興。

政府軍也沒有動手,他們在等衛星的全息定位,這片區域已經被封所,包括下水道及往下兩層的城市,他們下定決心,要將這裏所有生物、所有與莫倫有關的東西消滅。

哪怕是將這層表城市全部炸毀!

【表城市:大災變末期,麵對屍王、萬獸王、海妖王等率領的百億級變異生物,人類感到空前絕望。於是,在遠離各中心基地的地方,聯合政府下令投擲了大量的核武、化學毒劑,甚至通過建造核電站框架,引爆的騷操作,來步步削弱變異生物的實力。

也是在那之後,藍星上可用於人類生存的土地越來越少,人類不得不學習蟻群的築巢方式,向地下建立立體化分層城市。】

“噸噸噸…嗝…嗝…”

洗滌劑下肚,莫倫滿意的拍拍肚子。

“臥龍、鳳雛!”

聞言,人群中衝來一男一女,男的身穿筆挺西服,容貌英俊,帶有眼鏡,年齡三十幾歲;女的半露皮衣、皮褲,打著鼻釘,耳釘,滿頭爆炸黃毛,肩膀還上印有紋身。

兩人站在一起,可謂一點也不搭配。

臥龍和鳳雛是莫倫還是單細胞時就分裂出來的,與其他多細胞時分裂或間接感染加入家族的不一樣,感情自然而然濃厚的多。

“天王蓋地虎!”

“對麵二百五!”

“???”

兩人擺好造型,喊出口號,靜等莫倫老大登場。他們不覺得尷尬,臥龍甚至在眾人看向他時,推了推他的眼鏡,要知道,他是“癌細胞聚合體”,體內根本就不會出現細胞長期受損這一說,戴眼鏡純粹就是想裝逼。

莫倫滿頭黑線,心中想著:“我不下去,我要冷靜,是他們傻,不是我傻,我不生氣,他們是葉子,我是鮮花,他們注定要襯托我,他們是傻逼,那我就是大傻逼?”

“操!”(三國人物)

“你們兩個給老子站好!”

“哐當!”

空洗滌劑塑料瓶砸在鳳雛頭上。

“是,老大。”

兩人尷尬的收了姿勢。

政府軍這邊,衛星掃描結果出來,全息投影出現在每一名士兵的單片眼鏡上。

每個閃爍的紅點都對應一個或一組有活性的莫倫細胞,位置被標記的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