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當年,他在別處聽說,把公的牲口劁了,能長得更好。
就像豬,不管公豬母豬,不留種的最好是都劁了,劁過的豬更能長肉,肉也不騷了,也長得更壯實。
要是公雞騸了,就不會整日相鬥不長肉,肉也沒有那般老得像木柴,吃起來更香!
他在別處聽說的事兒,也見過那處的劁豬匠是如何劁豬的。劁完的豬過了幾日果然活蹦亂跳,長得也更好了。想拜師學藝,隻是人家不收外人。
回來之後他發現自己四鄰八方這兒的人竟然都不知道劁豬。他便想著憑借著自己看到的學到的一半的劁豬功夫,或許自己也能做個劁豬匠呢?
後麵就是如何把豬劁了,然後那豬就死了,再然後他賠了不少銀子,大爺說道,這事兒以後,他發誓自己再也不碰劁豬匠的活兒了。
王芝又問大爺可認識別的劁豬匠?
大爺搖搖頭,附近的,他不曾留意也不曾聽說過,遠些的,隔壁縣裏或許有。
王芝想了想,“大爺,您隻管放心劁!隻要您把豬劁好,活了最好不過,死了算我倆的,我倆都認!您也知道,這豬是不劁不胖,您隻管放心劁了!”
“這......”大爺聞言看向大虎兄弟,見他點頭,說明他媳婦這話他是認可的,便點頭說好,“便依你所言。隻有一點老夫我先明了,這豬要是劁死了,我可賠不了......”
王芝說好。
大虎也說好。
大爺便回家準備家夥事兒去了,他得回去尋尋他的劁豬刀。明早他再過來,劁完豬前,也就是他來之前不要喂豬,不能給豬吃食,晚上也喂得少些才是。
大虎給大爺送回家去,天色將晚,讓一個老大爺自己回去他有些許不放心。
路上大爺問大虎,哪裏娶的媳婦,這般好見識。
大虎不欲多言,大爺也不再多問。
大爺又說大虎啊,你應當趁早再隔開幾個豬圈才是,這豬一天天長大,現如今兩個豬圈,一個豬圈八頭豬,另一個七頭。明日劁豬,劁完的豬可就要長得更大了。有道是豬不劁不胖,豬不劁心不靜。不劁的豬,吃的很多豬食卻並沒有轉化為膘。又道飽暖思淫欲,豬雖牲畜,亦有所需,不劁的豬,凡公豬均瘦長,凡母豬皆婀娜,發情時躁動不安,卻不能得償所願,心裏苦悶,不得快樂,越吃越瘦,徒然浪費糧食。要是劁了就不一樣了,春天心不動,夏天胸不躁,秋天意悠揚,冬日等太陽......總之,豬劁了,心就靜了,氣就順了,身體倍棒,吃嘛嘛香,自然就一心一意長肥肉了!【注】反正,劁完的豬就要開始長膘了。按照你如今這個實在的喂豬量來說,這個豬它就該長得肥頭大耳。你的豬圈過於小了,一個豬圈放八個豬,不行不行。你還得再隔開兩個豬圈才好,一個豬圈,隻放三兩頭豬便適宜了。
大虎一一應好,心裏盤算著,每個豬圈放兩三頭豬,那他的十五頭豬便要再加......再加三個豬圈才夠!天爺,他的豬誒!怎麼這般難伺候!
可難伺候的其實不是豬,是很多的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