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
池遠一回家,就收到了方一凡的視頻。
他看了一遍,確定內容沒有問題甚至超乎所料後,直接發布在了幣站。
直到睡前,他才重新打開這個視頻,想看一看播放數據。
此時,視頻已經達到百萬播放。
這點他並不意外,他那百萬粉絲基本都是遊戲粉,都是年輕人,這樣的視頻還真能吸引他們注意。
而點讚也有10萬左右,除開大幾千的評論,投幣反而是最少的,收藏和轉發比投幣還多。
因為視頻,產生共鳴的人不少。
這不過才幾個小時啊。
看了幾個熱評,池遠長呼一口氣,這才再次播放起了視頻。
視頻前半部分的背景,都是網絡素材。
比如一個吃芒果核的視頻和當事人發的動態。
【配文:有倆孩子以後,我吃三個芒果核,芒果肉都是孩子和老公的,我隻配吃芒果核。】
隨後便是一個小姐姐的配音,直接靈魂深處的提問。
【付出式的母愛,令人感動。】
【但讓媽媽吃芒果核,真的是孩子所期望的嗎?】
畫麵一轉,畫麵中出現了一個信封。
配音小姐姐,用沉重的語氣講述了一個極端的故事。
這個故事來自某個作家收到的讀者來信,主要以讀者的角度寫她的媽媽。
女兒換成了一個女學生的配音,天真中帶著痛苦。
【我媽媽當初買房分配房間的時候,堅持要把主臥讓給我。盡管我再三反對,說自己要離開上大學了,占著主臥浪費。但媽媽無論如何都不肯,說我是家裏的獨生女,要把最好的留給我。】
【這本來令我感動的一件事,卻是令我痛苦的開始。】
【每次考試不理想,我媽媽都會說:“我還要怎麼對你?為了給你最好的環境,家裏最大的房間都給你了。”】
【親朋好友來參觀新房,媽媽還總是時不時就將話題引到我身上,“為了我閨女,我把主臥都給她了,我這個當媽的還能怎麼樣?”】
【開家長會,我媽媽總是最關心成績的那個家長,問完之後,還要強調說:“為了這個孩子的成長,我們真是費盡心思,別人家住小房間,我們閨女住的都是主臥!”】
隨後,信封上的字慢慢暈染開來,黑色開始蔓延。
視頻色調變暗。
昏暗之中,母女二人隔著一扇門。
女兒輕輕敲著門,祈求著媽媽,希望能換一換房間。
房間裏的媽媽卻一邊哭喊著拒絕,一邊用手機發起了動態:
【我嘔心瀝血為女兒製造最好的學習環境,她還不領情,孩子是不是進入叛逆期了?我該怎麼辦?】
畫麵越來越暗,最後隻剩下了哭聲。
哭聲也慢慢消失,旁白小姐姐的聲音再次響起:
【這,真的是愛嗎?】
【沒錯,是愛。】
【但這種愛是畸形的,是一種陶醉的滿足。把自己放在慘兮兮的位置,強調自己付出了這麼多,為什麼還換不來孩子理解和感恩。】
【看似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孩子的想法一直在被忽略,其中隱藏了這樣一個邏輯:我對你這麼好,你應該給我回報,對吧,孩子?】
【麵對這樣的父母,孩子的內心往往充滿愧疚。自己不聽父母的話,有和父母不同的想法,讓父母傷心了,是不是就是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