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晉國內部矛盾(1 / 2)

在嬴淵未將權力收攬到手中的時候。

也是朝中文武派係競爭最為激烈的時刻。

幾乎鹹陽城裏,每天都會有一名官吏,被調到地方上任。

而地方官吏,也會有人來到鹹陽,就此搖身一變,成為京官。

甚至有時候,還會鬧出人命。

如今雖然情況有所改善,畢竟有嬴淵這個大權獨攬的皇帝親自坐鎮。

但是,在背地裏,文武官吏依舊還是互相針對。

蔡京與曹操都很想改變這個情況。

他們並不會參與到文武派係之爭去。

因為他們一位是魏王,一位是百官之首,自然不會親自下場,去參與這種低級的政治鬥爭。

可再過低級,也是鬥爭。

隻要存在鬥爭,就會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

所以,這個現象,需要改變。

霍光也是這個想法。

按理來說,文武官吏最頂尖的那幾個人物,都不約而同的達成共識,那麼文武派係之爭,應該會得到緩解才是。

實則不然。

底下官吏的爭鬥,放大了講,就是政見之爭,這是不容讓步的。

於是乎,蔡京就想到了一個法子,那便是讓曹操這位兵部尚書擔任百官之首的位置。

當然,這一切還要等到他卸任為止。

於謙可不知道站在山頂的那些人,是如何考慮的。

他有著自己的想法,向那名將士回應道:

“請告訴霍將軍,隻要習武,能有利於天下百姓,我於謙即使棄筆從戎,又有何不可?

至於君子六藝,在下一定在函穀關的這段日子,好生練習,不辜負霍將軍囑托!”

這話所表達的意思,就已經很明顯了。

他的心裏,裝著的是天下蒼生,沒什麼派係之爭。

無論文臣武將,隻要是能為百姓做事,就是好官。

不為百姓做事,就是奸臣。

那將士伸出一手,笑道:“在下一定會將先生的話,轉交霍將軍。

如今陛下已經返回函穀關,請先生隨我一同返回。”

...

晉國。

上京。

朝殿。

晉帝姬重耳召見楚國使臣李園。

與此同時,晉國的文武百官,都已經井然有序的站好。

李園此次來到晉國,完全沒有首次前往秦國時的那種囂張跋扈。

一是因為在秦國吃了一個虧。

二是因為晉朝的整體國力,要高於楚國。

在這個時代,實力就代表著一切。

李園雙膝下跪,向晉帝叩首道:“外臣使者李園,拜見大晉皇帝陛下!”

聞聲,姬重耳擺了擺手,道:“起身吧。我晉國與你楚國,似乎從來沒什麼聯係。

不知你這一次千裏迢迢的來到晉國,所謂何事?”

李園緩緩起身,作揖道:“回晉帝,外臣此來,是想與貴國商議,一同征伐秦國之事。”

話音剛落,晉國皇帝那邊,還沒說什麼。

一名叫做毛遂的大夫便從官員的隊伍裏躋身而出,笑道:“與我大晉商議征伐秦國之事?

難道貴使或者楚國,認為我們晉國,會在乎一個小小的秦國?還是說,認為我們缺秦國的那點兒國土?”

晉國的國土麵積,要比楚國都廣闊不少。

他們確實無需在乎秦國。

當然,對他們來說,若是能占有更多的土地,也是一樁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