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軍改
營帳中的嬴淵,思慮再三,最終還是決定軍改。
他喃喃自語的說道:“曹操他們想要軍改,是想使大秦國力提升。”
“朕這一次,既不反對,也不讚同,而是在軍改上,動一些小手腳,也就是細節上的東西。”
“所謂細節決定成敗,朕這一次,一定能夠敗國成功!”
經過屢次的失敗之後,他這已經不是在給自己打氣了。
而是在給自己洗腦。
總是幻想著,能夠成功一次。
隨後,他就根據諸葛亮的幾條建議,逐步進行修改。
“他們不是想裁軍嗎?那朕就裁給他們看,隻裁十萬,是小打小鬧,要裁,就幹脆裁三十萬!”
“國庫不是有錢嗎?朕便將國庫裏的錢財,取出一大部分,全部用來安置所裁撤之人。”
“諸葛亮想將軍隊統一化,朕也如他願,分出東南西北中五大兵營。”
“除此之外,朕會讓奸臣去擔任五大兵營統帥,正好,大秦的五大異姓王,就派上了用場。”
“光有統帥還不行,朕再封五大將軍,協助五王分別管轄五營,這五大將軍一職,自然也要用奸臣。”
“朕看那四征將軍就不錯,隻是,還缺一個人選,擔任大將軍一職,該用誰呢?”
嬴淵想到一個人,忽地眼前一亮,繼續呢喃道:
“白起啊,朕怎麼將這個人給忘了?雖然朕對於白起知之甚少,是不是奸臣,朕說不準,但絕對可以肯定的是,此人乃是一員悍將!”
“在前世曆史上,如果此人對秦國真的忠心耿耿,那麼秦昭襄王,為何要賜死白起呢?沒準這個人,真的有什麼二心?隻是曆史未曾記載?既如此,那就由白起擔任五大將軍之一。”
他對於曆史的了解,多見於小說或是野史,正史是基本沒看。
所以,他壓根就沒想到,當初秦昭襄王賜死白起,不是因為對方不忠。
而是因為,白起殺心太大,引得各國不滿,且秦國內部,也有一些勳貴,甚至就連百官與宰相等,都看不慣白起。
更何況,那時的白起,已生退隱之心,不想再執兵事,因此觸怒了秦昭襄王。
以及各種原因。
致使秦昭襄王,不得不賜死白起。
然而,人家一聽秦昭襄王要賜死他之後,二話不說,便就喝了毒酒或是自裁當場。
可見其忠心啊!
但嬴淵不清楚啊!
於是他就偏執的認為,白起可能是生出了二心的。
“如此一來,五位統帥以及五大將軍,都有人來擔任了,他們大部分都是奸臣,一定會給朕的江山帶來傾覆性的災難。”
“朕已經開始期待了呢,除此之外,朕要將軍隊士卒的兵餉等,全部提一個檔次。”
“這下一來,國庫要是還不空,朕就從泰山上跳下去!”
嬴淵暗自竊喜著。
如今,大秦的普通士卒,大概是每個月領餉銀一錢銀子到兩錢銀子左右。
即和平時期一錢,戰爭時期兩錢銀子以上。
至於各國的不同士卒餉銀,基本都在四百到八百文區別,這樣一對比,秦國給將士們的銀子,絕對算是多的了。
以前嬴淵雖然也提升過將士們的兵餉,但那隻是對於某一些部隊而已,並未有全麵普及實施。
而此世界大秦采取的銀錢製度是,一千文等於一錢銀子。
十錢等於一兩白銀。
十兩白銀等於一金。
嬴淵略微考慮一番,就決定,將每一位士卒的餉銀,提升到四錢銀子。
戰爭時期就幹脆給八錢銀子。
直接翻了個倍。
就這個軍餉,絕對是列國中最貴的,沒有之一。
“隻怕光是每個月支給將士的餉銀,就夠戶部喝一壺的吧?用不了多久,怕是國庫都會見底了。”
嬴淵想到這裏,就開始樂得合不攏嘴。
當前,國庫總計存銀大概在十三億兩白銀左右。
每年大秦的總稅收是在三點五億到四億兩白銀區間。
如果算上晉土的稅收,那就直接破五億了。
而裁兵三十萬,再加上派往武國的五十萬大軍以及晉土的二十萬大軍。
便有百萬之巨。
也就是說,秦國當前內部兵力,大概是有一百七十萬左右。
再加上各地異姓王以及封疆大吏的府兵,林林總總,合計差不多是一百九十萬左右。
這樣一來,五大兵營,每一營的兵力,是在三十八萬左右。
光是一營兵力,每個月的糧餉支出,就高達十五萬乃至十六萬兩白銀。
當然,這還是按照普通士卒每月餉銀計算的。
畢竟,一個兵營裏,還有偏將、參將乃至什長這樣的職務。
肯定不止十六萬兩白銀。
就拿二十萬兩來算。
五大營合計每月餉銀,一百萬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