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子傑瞄了一眼就說道:“怎麼?何書記對於金隆村的情況不了解?還需要翻看資料才能夠回答?”

倒不是江子傑想要考考這個何曦宸的臨場反應,而是他知道一旦是記錄在本子上的東西,那基本上都是一些官樣的數據,那種東西聽聽看就好了,誰當真誰是大傻子。

就像近幾年的失業率數據,再看看身邊人多少是在家待著的,就明白了。

他現在就想聽聽看何曦宸心中對於金隆村最真實的看法是什麼,和到底了解了多少的情況。

何曦宸聽完愣了一下,隨即便開始支支吾吾的彙報起來了一些官方數據。

比如金隆村人口有多少,人年均收入是多少,主要產業是什麼。

江子傑沒有開口阻止,而是靜靜地看著他,看看他到底能背下來多少。

這何曦宸越說心中越是沒底,又被江子傑這樣盯著,又更是緊張了,口中說出來的東西,和自己心中想要表達的,完全不一致。

好一會兒之後,何曦宸索性也就放棄了,鼓起勇氣看著江子傑說道:“江書記,這些官方的數據,我相信您也都了解了。”

“那麼我就不在這裏多做贅述了,我還是跟您講講一些官方文件上沒沒有體現出來的東西吧。”

聽到這裏,江子傑這才笑了起來:“何書記,我就等著你這句話呢,說吧,有什麼東西是官方文件上麵沒有體現出來的東西。”

何曦宸在得到江子傑的認可之後,便開始說出來了一些當地人皆知,但是在官方文件上麵一字不提的事情出來。

原來這個金隆村在三四年前,還不是一個貧困村。

相反,還是整個陽曲縣最富裕的村莊。

因為這個村裏近百分之八十的人,全都是在上穀市八大國營廠之中的棉紗廠工作。

在這個年代,能夠在國營廠裏上班,那就是拿著鐵飯碗吃飯的,不僅收入和平時的福利遠高於在私企中上班的人群。

就是比之一些體製內的基層幹部待遇都還要好,所以在前幾年的時候,很多人寧願去國營廠裏工作,也不願意去體製內當辦事員,就是這樣的道理。

但是這兩三年來,上穀市棉紗廠的效益越來越差,生產出來的產品堆積了好幾個倉庫,卻沒有銷售出去半分。

再加上最近幾年上穀市的經濟發展一直在倒退,市政府各項財政支出也是有限的,不能無限製的對於這幾家國營廠進行補貼支持。

所以才先後將幾個國營廠改製售賣,而在這裏國營廠上班的工人們,遇到情況好的,還能繼續留下來上班,情況不好的就隻能卷鋪蓋走人了,也沒有什麼所謂的補償金。

而棉紗廠雖然之前沒有被進行改製,但是也是在這兩三年時間裏,工資都沒怎麼發放,工廠也都停工了。

金隆村的人,大部分都回到村子裏待著,種田沒田種,工作又工作不了,又沒有了收入來源,所以也就導致變成了一個貧困村了。

如今棉紗廠今年省委省政府又通過了上穀市政府提出來的改製申請,整個棉紗廠被打包進行出售。

原來的工人們並沒有獲得任何的補償,收購棉紗廠的企業也不打算再用原來的工人。

所以金隆村現在的情況很是複雜,何曦宸希望江子傑等下過去的時候,要有一個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