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古董羹(1 / 1)

這次帶來的包包,結現錢的是四個配衣服的,有兩個用了店裏的珠子,扣除十兩,有一個用了檀木手柄,加五兩,共九十五兩。

五個繡鞋花樣子,二十兩。

五支堆紗花,連卿當添頭送了。一共也沒多少,賣個人情。

雖然有五個包包是放在店裏代賣的,連卿還是給楊絮姑嫂倆結了錢,加上楊正道做的五個手柄,支出五十二兩。

因為畫花樣子耽擱了時間,三人從繡莊出來的時候早過飯點了。連卿看著離繡莊不遠的酒樓,便大手一揮:“走,姐請客!”

楊絮還在連卿腰間輕擰了一把:“你是誰姐?沒大沒小的!”

連卿聞言怔了一下,對啊,自己多大年齡啊?

前世是二十四,穿過來肯定沒有那麼大!算了,等問問楊絮多大,自己就是多大吧。

連卿愣怔了極短一瞬,楊絮和小蕙也沒發覺,興衝衝跟著連卿進了酒樓。

三人找了個靠近牆角的位置坐下,因已過飯點,店裏隻有寥寥幾人。

“三位吃點什麼?”店小二熱情地上前詢問。

連卿看了看水牌,物資匱乏的年代,酒樓裏可做的也有限。

“溜魚片兒、土豆燒五花肉、韭菜炒雞蛋……”連卿在考慮點個什麼湯。

“夠了,連卿,我們就三個人,三個菜就夠了。”

“有菜沒有湯,吃啥都不香。來個蘿卜老鴨湯吧,再來三碗米飯。”

“好嘞,您稍等。”

連卿問二人:“你們吃過火鍋嗎?”

“什麼是火鍋?”

“嗯……就是一個小爐子,可以放到桌子上,上邊放個小鍋,鍋裏有湯,可以在湯裏煮肉、蔬菜啥的吃……”

“這不就是燉菜嗎?”

“呃……”

好像是有點道理。

“不是燉菜,燉菜是所有東西燉好了一鍋出,火鍋……火鍋是等鍋裏的湯燒開了,把切得很薄很薄的肉片或者菜放湯裏涮……燙熟了吃,還可以蘸上香油啊、芝麻醬啊。”

“能燙熟嗎?”

“能。”

“好吃嗎?”

“好吃!”

“沒吃過。”

“那抽個下雨天,我們一起吃。”

“火鍋要下雨天吃嗎?”

“呃……倒也不是,我是覺得下雨天吃更舒服。”

連卿知道火鍋最初叫“古董羹”,大約在宋代才在民間廣泛流傳開來。

也許是還沒傳到這個小縣城,也許是根本就沒有。

很好!完美!

說話間,飯菜陸續上齊了,已經餓極了的三人吃了起來。

“連卿,這家酒樓的菜比你做的差遠了!”楊絮湊近連卿低聲說。

那是自然!做菜不舍得放油,不舍得放料,能好吃到那裏去?酒樓的菜也就比尋常人家多那麼一丁點滋味罷了。

吃慣了連卿做的菜,再吃這種缺料少油的菜,那可不就寡淡無味了嗎?

三人吃頓飯,花了五百文。把楊絮和小蕙心疼壞了!

“連卿,以後我們再出來,得自己帶點幹糧。”小蕙一臉肉疼地說,還記掛著那個老鴨湯裏還剩幾塊鴨肉沒吃,怎麼就沒使勁撐一撐,給吃幹淨了呢!

“好。下次我們烤個打鹵饢帶著,順便給杜掌櫃也嚐一嚐。”

連卿又買了些吃用回去,放在自己房裏,這樣,自己再往外取東西就有借口了。

路過藥房時,去買了幾味藥材:丁香、肉蔻、香葉、草果等,可以當作香料用。

楊絮和小蕙回到家把錢一交,盡管知道掙得多,但是看著整整齊齊幾個小元寶,一家人還是驚呆了!

楊正道父子倆,風裏雨裏,辛辛苦苦做工一年,除去一家人的花銷,一年最多也就餘個十幾兩。要再趕上活計不好,家人長病生災的,別說結餘,入不敷出都有可能。

很多沒有手藝,隻能靠天吃飯的農民,能吃飽飯就很不錯了。多少家庭就是毀在生病上了。

就像宋家,本來敗得不一定有這麼快,宋行謹這一生病吃藥,馬上就家徒四壁了。要不是宋臨風出息,宋行謹墳頭草都得有人高了。

楊母照例收了楊絮和小蕙上交的錢,剩餘的就留作私房。至於怎麼花用,隻要是不違背律法道德,楊母是不管的。

連卿拿著東西回到宋家,從自己的小門進了小院,先把東西放好,免得在宋行謹麵前過了明路,自己往外拿東西不好拿。

今天楊正道父子倆來盤灶台了,院子裏和東廂房堆了不少磚頭石塊,連卿看了看,明天再有半天估摸就能盤好了。

收拾好了,拿出前幾天取出來的急支糖漿,倒進一隻小瓷瓶裏封好口,連卿拿著來到前院。

以往,宋行謹聽到聲音都會迎出來,今天卻沒有一點動靜。

連卿邊走邊叫:“宋伯父!宋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