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登山觀月(1 / 1)

倆人一路走馬觀花,宋臨風看到什麼新鮮玩意兒都要問一句。

“那個燈籠不錯,買一個嗎?”

“那把銀梳子看起來很精致,要嗎?”

“那個簪子挺好看的……”

連卿對小攤上的東西都不感興趣,這些在後世,都是些旅遊景點的司空見慣的小玩意兒。直到走到一個賣玩偶的小攤子前,連卿慢下了腳步。

小攤後世一對小夫妻,正一起吃著燒餅,倆人麵前放著一碗餛飩,吃的幹了,男人會用勺子舀一勺餛飩喂給女人,倆人便會甜甜蜜蜜的相視一笑。

連卿不知道自己是被小玩偶吸引了,還是被這一對恩愛的小夫妻吸引了。

攤子上的東西應當是夫妻倆做的,有木雕的、石雕的各種小東西,有用布做的小布偶,栩栩如生,甚至還有兩隻雪白的,毛絨絨的小兔子。

連卿把小兔子托在手心看著,女人忙開口:“這兩隻兔子是用木頭雕出了形狀,裹了棉花,外麵是我們自己硝製的兔子皮。”

宋臨風也湊過來看著:“回去找兩顆琉璃珠把眼睛換了。”

連卿笑著點點頭,在她點頭的一瞬間,宋臨風就把錢給付了。

女人笑著對二人說:“公子小姐兩情相悅,花好月圓。”

女兒也沒多少文化,能說出這麼兩個詞實屬不易,連卿笑著轉身,宋臨風忙又摸出幾個錢遞過去,這兩個詞說到心坎裏了。

小兔子不足一隻手掌大小,小巧玲瓏,玉雪可愛,連卿用手指輕輕撫著軟綿綿的絨毛,愛不釋手。

跟在宋臨風身邊走著,走過夜市,走在河邊。周圍越來越安靜,幸好路邊每隔幾米就有一盞燈籠,倒是不黑,能看到河麵上燈火通明的畫舫,清風還偶爾捎來絲竹管弦之聲,襯得岸邊越發安靜。

走著走著,忽然順水漂來一些各式各樣,明明滅滅的河燈。

“到放河燈的時候了。”

宋臨風說著拉著連卿的胳膊快走了幾步,踏過石拱橋,看到了在河邊放河燈的人。

“這座橋叫‘春祈’,說是走過橋放河燈許願會格外的靈。”

連卿尊重每一個地方的習俗和傳統,沒有提出異議,和宋臨風走下橋,找了個人少的地方。

“去哪裏買河燈啊?”

宋臨風拉著她蹲下身,打開一直提著的小包袱:“要自己做才顯心誠!”

包袱裏是兩隻小船形狀的河燈,小船不是用紙折的,而是用竹篾做成的,外邊糊了油紙,船中心放了一小截蠟燭,蠟燭周圍堆著花瓣,玲瓏精致。

“是你做的嗎?”

宋臨風得意的一挑眉:“喜歡嗎?”

“喜歡!”

包袱裏還有一個紙卷,打開,裏邊是一小塊碳條。

宋臨風把紙從中間撕開:“把願望寫上,卷起來放進河燈裏。”

連卿接過紙筆,轉頭找能寫字的地方。

宋臨風一轉身:“在我背上寫。”

連卿也不客氣,把紙放在宋臨風背上寫了起來。背上傳來麻麻癢癢的觸感,宋臨風不禁繃緊了肌肉。

“寫好了,換你寫了。”連卿一邊卷著自己手裏的紙條,一邊轉過身去。

宋臨風輕笑一聲:“不用。”把紙放在自己腿上,快速寫了幾個字。

把卷好的紙條埋進花瓣裏,宋臨風晃著了火折子,點燃蠟燭,把河燈穩穩地放進河裏,輕輕地撥著水把河燈送往遠處。

小船做的極好,穩穩地順水而去,帶著憧憬。

“走吧。”

連卿站起身,隨著宋臨風離去,卻不是回家的方向。

“我們去哪?”

“去賞月。”

又行了一段路連卿就知道了,縣城西南方向有座哦小山,因為山腳有一片竹林,也不知誰給取了個通俗易懂的名字,就叫“幽篁”山。

上山有平整的石階,非常好走,一路走,還能聽到風入竹林的“沙沙”聲。連卿想起一句詩:“微風入叢竹,複作雪來聲。”便覺得,這座山還不如叫做“雪來山”。

山頂就是白石,平坦開闊,在清輝映照下,像是白雪滿地。

倆人在白石上坐下,頭頂的月亮看起來格外大,格外亮。

宋臨風往懷裏掏了掏,拿出一個油紙包,隨著油紙的打開,一股甜香味飄出來。

“栗子!”連卿驚喜地歡呼。

“我在山上練兵時撿的,晚飯時放在烤爐裏烤的,還熱乎著呢!”

宋臨風“啪”地一聲捏開,剝了一顆栗子遞給連卿。

連卿把栗子放進嘴裏咬開,沒有工業糖精的苦感,口感沙沙的,綿軟香甜。

連卿邊吃邊伸手去拿,宋臨風擋住她伸過來的手。

“我剝,太硬了。”邊說邊掏了自己的帕子出來遞給連卿拿著,把剝好的栗子放上去,“帕子是幹淨的。”

連卿吃了幾顆後,拿了一顆送到宋臨風嘴邊:“不能光我自己吃啊。”

宋臨風低頭看著瑩白指尖撚著金黃的栗子,屏住呼吸,輕輕叼進嘴裏。

真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