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贖回(1 / 1)

一路行來,除了清風剪樹,鳥雀啁啾,路上沒遇到什麼人,也沒有很大的動靜。

孩子們都在學堂讀書,能幹活的要麼在作坊,要麼在地裏,要麼在山上,就算是花甲老人,也都在家裏削竹簽、編竹籃……哪有什麼閑人!

可不是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連卿在作坊門口站了一會兒,看裏邊忙得熱火朝天,也沒有進去打擾,直接去了裏長家。

裏長竟然也不在家,說是給學堂買的文房四寶和書籍剛拉回來,裏長帶人去學堂裏分發去了。家裏隻有裏長的老娘在,連卿便陪著大娘坐在院子裏剝著玉米。

不多時,聽得外頭有雜亂的腳步聲和說話聲,小三聽了聽說:“裏長回來了。”

跟著裏長回來的幾個年輕人,拉著平板車進來,一看到連卿,都愣了一下,一是好久沒見了,沒想到會突然見到東家,二是連卿最近變化挺大,像抽條的小柳樹,隱隱有長開了的趨勢,加上穿戴打扮精致了些,便更加明豔動人了。幾個和連卿年齡相仿的年輕人,甚至偷偷紅了臉。

回過神來,眾人和連卿問了好,便趕忙回去上工了。

裏長看著連卿,笑得合不攏嘴。

楊李氏在鎮上的“良品”,現在已經是店長了,工錢漲到了每個月四兩銀子,楊紅雲在“萬象”,工錢自不必說,更重要的是在連卿的監督和指導下,人變瘦變漂亮了。楊紅雲早就到了說親的年紀,前幾年,因為人胖又不好看,雖然有個當裏長的爹,但總是高不成低不就。

現在好了,媒人搶著來說親,前幾天說了魏家莊的秀才,說是秀才娘在縣城見過紅雲,滿意的不得了!就等過幾天叫紅雲回來相看了。

況且,因為連卿的資助,現在良鄉可是清河縣“第一鄉”!其他村的人都巴望著他呢!就想得到個機會來村裏的作坊上工。而且,村裏建了學堂,修了路,以後,良鄉怕是會發展成“良縣”咯!那自己這個裏長……

嘿嘿嘿嘿嘿嘿……裏長笑得愈發燦爛。

“連丫頭,你是不是為那房子回來的?”

“是啊,楊伯,我想趁著現在還有點空閑,把這事辦妥了。”

“我都和老木說好了,就等你回來交接了。”

倆人說的是宋家房子的事。

連卿早就想把宋家割出去的院子再買回來,圓了宋行謹的心願。住了幾輩人的房子,在自己手裏被割裂出去,雖然宋行謹不說,但是從他望著前院的目光中看得出來,他是難過又愧疚的。

買房子的也是良鄉人,因為自己房子塌了,正巧兒子在外做生意掙了一筆錢,看宋家房子蓋得精致又結實,宋家又需要錢,三進院買不起,便買下了最前邊的院子。

連卿原本想哪怕出兩倍甚至三倍的錢,也要把院子買回來,但是現在連卿和宋臨風都出息了,而且老木家的兩個兒媳婦兒和小女兒,都在作坊裏做工,所以,一聽裏長提出來,便爽快地答應了,讓連卿還是用原來的價錢買回去。

連卿也仗義,多給了十兩銀子,足夠他們在村裏再起一座像樣的宅子了。

手續都由小三陪著裏長他們去辦,不用半天的功夫就辦妥了,宅子又重新回到了宋家。

連卿看著新的房契,心裏踏實了。

一家人住的倒是挺仔細,院子裏的磚瓦草木都保護得很好,甚至柱子上的紅漆都還在。而且因為常年有人住著,反倒顯得比後邊空著的兩個院子更明亮溫暖一些。

連卿滿意地點點頭,給裏長留了些錢,讓他找人把堵起來的門通開,另外,後邊兩所院子開在院牆上的門堵了,用白粉漿重新刷過。

老木兩口子身體還壯實,人也厚道,連卿便讓倆人負責定期來整理灑掃,每月打掃四次,給開三百文錢。

老兩口自是喜不自勝。

原本還想讓小三從村裏帶幾個青壯年去山裏走一趟,等辦完這些事,已經是傍晚了。連卿便讓裏長找幾個打獵的好手,這幾天去山裏打些獵物,肉就按自己教的法子醃製風幹起來,皮毛都硝製好了,除了打獵的辛苦錢,肉和皮毛自己都按市價來收。

按連卿的地理常識,這裏應當是後世的河北山東一帶,冬天幹冷幹冷的,多囤些皮毛,冬天好用來做靴子、褥子之類的。

宋臨風在山裏,隻怕風更大,更冷,得給他準備一床皮毛褥子禦寒。

這會兒連卿倒忘記了,宋臨風內力大增,已經不懼寒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