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的公子哥大概分成兩種:一種浪跡花場,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這輩子大概是承襲世蔭,靠吃祖墳的混世公子哥。不會有什麼前途,也不會有什麼作為。等到家底吃光了,就靠著那頭銜混吃混喝。
一種是家底殷實,自己努力上進,考取功名或者建功立業,前途一片光明燦爛,無法想象他會做出什麼豐功偉績的恣意風發的少年郎。
薛辰安就是屬於後麵那種,他的姑姑是當今皇後,姑丈是皇帝,伯伯是鎮國大將軍,父親是殿前司都指揮使,舅舅是當朝的左尚書大人,祖母是忠國公府的嫡長女,正一品誥命夫人。姐姐嫁給了齊國郡公,正二品誥命夫人。
可以說,薛辰安從一出生起,他的人生隻剩下“享福”兩個字。從小到大但凡他想要什麼,全京城的公子哥,哪怕是當今陛下有時都得讓著他。
他從小便生的粉雕玉琢,長了張巧嘴,非常討長輩喜歡。長大了更是不得了,七尺身高,麵容俊逸,身長玉立。身姿挺拔,上寬下窄。臉上常掛著一張非常明媚的笑臉,惹得不少待字閨中的女子紛紛想要嫁給他,甚至還有女子在他定了親之後傷心過度去了尼姑庵裏修行。
世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這句話來形容他最是恰當,見過他的女子,哪怕後來過去了三年提起來還是忍不住覺得惋惜和心動。
他如此背景之下,在京城裏就是穿著龍袍走,聖上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他是薛家唯一的男丁,家裏人都極其寵愛,本該養成一副紈絝子弟的模樣。
他禮樂射禦書數卻樣樣學的拔尖。
開寶二十五年,十三歲的薛辰安隨鎮國大將軍去戰場曆練,帶著一支數十人的小隊從一條險阻的後山翻了一夜翻上去,直搗敵軍首營,砍下敵軍頭顱。以十幾人勝了幾千人,成為傳說被史官記入史冊稱“鹿鳴山之戰”。
人人都以為他回京會受封賞,他回京後笑嘻嘻的拒絕了聖上的封賞,借口說,“陛下,不急,讓臣在浪蕩個幾年。”
他撒嬌道,“打仗可太累了。”
惹得陛下龍顏大悅,賜食戶1000。
開寶二十八年,年僅十六歲的薛辰安不聲不響一舉拿下開寶二十八年的探花郎。他的文章寫的比狀元郎還要好,字行雲流水,自成一體,被傳頌為“辰安體”。文章花團錦簇,又字字誅心。像是經曆過繁華又見過困苦的神。
京城文豪,文臣紛紛傳閱誇讚。因為生的過於出眾,被選作探花郎。
上馬行萬軍,下馬草行書。
一時之間他便憑著自己成了京城炙手可熱的人物。
不管是茶樓酒巷,青樓書堂都萬分仰慕薛辰安,連三歲孩童的目標都是希望能成為薛辰安一般的人物。
家世,武力,相貌,文采樣樣拔尖。
薛家的門檻被媒人踏破了,是真的踏破了,縫縫補補。嚇得薛家閉門三個多月,不管是薛辰安還是薛家其他人都不敢出門。
連他父親和母親都在開始煩惱,到底什麼樣的人家能夠配得上他。他能看上哪戶姑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