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飛雪回到家,和母親說:“水果店的小老板又送了兩個橙子。你和他怎麼這麼熟了,都叫上蘭姨了。”
“小江這孩子年紀輕輕的就出來做事,不容易啊。我聽他的口音裏,有些東北口音。這麼算,我和他還能算是同鄉,東北一家親嘛!我看著小夥子不錯,老實、厚道,從來不缺斤短兩。小區裏的老人和買菜的阿姨都誇他做生意本分。你媽我又願意聊天,就和他多說了幾句。這個水果店是他和親戚合開的,人家占大頭,出錢不出力。他呢,出錢少,就得多出力。他才二十一歲,你二十一歲的時候還在念書呢!他說他十幾歲就自己出來闖蕩,他已經做了好幾年的生意了。”
燕飛雪聽著老媽說著和自己不相幹的人,興趣缺缺,也沒有太往心裏去,轉身進屋哄孩子睡覺去了。
常江還在店裏揮汗如雨,他來到上海之後,感覺到了從未有過的輕鬆,在這陌生而又繁華的大都市,他的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幹完活,常江來到水果店最裏麵,這是常江的生活區,利用鋪麵房舉架高的特點,弄了一個夾層,下麵是衛生間和廚房還有一個小的會客室,上麵是臥室。常江衝了個涼,換了衣服。再次來到水果店門前,看著自己的水果店有聲有色,常江的臉上泛起淡淡的微笑。熱情的陽光灑在英俊的臉上,這個年輕人的肩上擔負著對自己的拯救,父母的期望,兄弟的囑托還有對未來的憧憬。
晚上七點,常江來到小區的地下停車場,在一個位於角落的停車位上停著一台哈雷摩托。常江在離開望海之後,把那台雅馬哈賣掉了,他要徹底和孫靜慧告別。那台摩托車上承載了屬於他們兩個太多的回憶,常江已經坦然接受了敗給前任的結果。
騎著摩托車,常江穿過了十幾條街道,來到一塊籃球場。
“小江,你來了!”一群年輕人和常江熱情的打著招呼。這是常江剛剛認識不久的朋友,準確的說是球友。
常江在離開望海的那段日子裏,來到了上海準備開水果店。就是在那段時間,他發現了這塊球場,認識了這幫人。在這裏不看收入高低,不論身份貴賤,簡單又純粹的以球會友。常江的球技,即便到了上海,也是頂尖的存在,所以他隻用了一場球的時間便擁有了眾多球友,誰都願意和他組隊。
常江脫下外套和長褲,光著膀子,隻穿了運動短褲。經過簡單的熱身,常江跑進了球場,和球友們切磋起來。
相貌好、身材好,個子高、球技高,常江雖然隻來過幾次,但是他在這塊球場已經有了不低的人氣,場邊竟然有不少姑娘為他加油。
和高萬峰一樣,常江在球場上也能夠找到真正的快樂,能夠得到徹底的放鬆。肆意的揮灑自己的汗水與激情,大聲的呼喊和賣力的奔跑,這應該是青春本來的樣子。沒有經曆過大學生活,在常江心中是一種巨大的遺憾,所以他選擇和高萬峰、劉逸明去望海。既可以不用遠離兄弟,又可以無限的貼近大學生活。
在這塊球場,雖然沒有人去打聽學曆,但是常江知道,這些人多數都是在上海打拚的大學畢業生,他是球場上年紀最小的那一個。休息時大家會坐在一起聊天,常江從不發起話題,有人問,他便答,生怕說錯話,惹來別人的笑話。在與孫靜慧分手後,常江努力的學習,圖書館、總裁班,他使出渾身解數,盡可能的把自己武裝起來,就是因為孫靜慧說過他們兩個沒有共同話題,言外之意就是文化水平差距太大。
常江如今很低調,很謹慎,甚至有一些自卑,從未有過的自卑心理,在他來到上海後遇到的一切,把他原本富二代的心態碾壓得粉碎。文化底蘊的缺失,嚴重的打擊到了他的自信心。他除了英語水平勉強跟得上,其他的都不行。他現在的英語水平還是得益於高萬峰對於英語的厭惡,當初因為高萬峰不願意學英語,常江為了能和好兄弟“取長補短”,他近乎偏執的學習英語,即使離開的學校,他仍然堅持自學,才有了如今的水平。
在球場邊上,常江喜歡聽球友們談人生、談理想、談工作。尤其是他們說工作中遇到困難、解決困難,職場人際關係的複雜,高層間的相互鬥法。這讓他想到自己的父母把自己的企業發展到今天的規模,付出了多少辛苦。
他看著眼前的這些人,在人才比比皆是的大上海,艱難打拚,會因為一點點進步和領導一句簡單的誇獎而感到興奮。反觀自己,似乎沒有為自己的人生努力過,隻是享受著父母提供的安逸的生活。
常江的想法悄然改變,他也要成為更好的自己,為了自己能夠順利接手鳳鳴集團變得優秀。
————
周二上午九點,李璿沒有讓高萬峰他們去艾維汽貿,她親自來了海新廣告3。高萬峰帶著自己的小組,給李璿展示方案。這個方案,他們四個反複推敲了很多次。整個周末,他們在宿舍裏研究、整改,以至於錯過了午飯,到了晚飯隻能吃麵條。但是高萬峰的打鹵麵,也能把他們好吃到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