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紛爭,這裏同樣如此。
他們在食物上不會出現紛爭,因為還沒有個人財產的意識。
不過在配偶上,依然和普通的動物差不多,會打架,直到一方被打得動不了,或者一方認輸。
這是解決所有矛盾最有效的辦法。
王揚現在很想打人,想把每個人都打一頓,讓他們聽自己的。
可是一來他打不過,二來打了也隻是讓他們害怕一小段時間,過段時間又忘了。
他想要的是讓所有人敬畏自己,那樣才會讓一個集體更團結。
目前因為他之前所做,大家隻能說是尊重自己,讓自己吃頭一份食物,睡溫暖的地方,可遠遠還沒到敬畏自己的地步,不可能把自己的命令當回事兒。
這是讓他頭疼的地方。
可他一時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在經曆了森林深處的初次探險後,對森林中的那些野獸也沒有太害怕的感覺了,除了對蛇很怕,其他的野獸再厲害也打不過這麼多人。
他想著,大人們不敢深入森林,是因為缺乏安全感,自己隻要幫他們找回安全感,找回自信,他們肯定會進森林。
而安全感的來源就在於武器,王揚很明白,他們沒有長武器,麵對食肉動物很吃虧。
所以眼下,王揚不急於第二次進入深林,而是在穀口附近,用石斧砍了一棵大樹,準備做十幾根木矛。
在這個生產能力低下的年代,做根有用的木矛都非常不容易。
難點不在於矛的頂端削不削得鋒利,而在於矛身,也就是用手抓著的地方。
那個地方必須削得非常光滑,不能有一點突起,也不能有一點皺起的刺,否則捕殺動物時會出現十分尷尬的一幕。
怎麼尷尬呢?
你抓著的地方不光滑,有凹凸,往野豬的身上刺去,反作用力一上來,手就會往前滑,有凹凸的地方就會有刺,直接刺進掌心。
想想看,那根刺就像針,刺進手指頭、刺進掌心是多麼痛苦。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還是無法帶來安全感。
所以說,把矛身削得光滑平整,才是重中之重。
王揚自己的一根矛,就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
而他又無法向大人們說明矛的好處與製作,隻能自己埋頭苦幹,非常辛苦。
當然,他沒有浪費一點勞動力。
大人們會在白天出去捕食,王揚不管大人們如何看自己,抱怨自己天天都不外出,拿著石斧,悶聲悶氣的砍大樹。
他砍了一米六長的一截樹幹,在所有的小夥伴們麵前砍出一根寬五厘米的長方形木棍。
然後他不再管這件事,要小夥伴們學他,取下一段又一段的長方形木棍。
就這麼一個簡單的模仿學習,他都教了好幾天,硬是在樹幹上用石頭刻畫出一根又一根的形狀,然後又親自演示一遍,才讓他們開竅。
這個工程是交給四歲和五歲年齡段的四個小夥伴,他們做不了其他的事,從小看著王揚與眾不同,對他很是敬仰,於是工作了起來。
不僅如此。
那些三歲的小夥伴們,被王揚分配到了削矛尖的任務。
他在木棍的頂端,五厘米的地方,刻了一個圈,然後沿著這裏往下削尖。